注意新型诈骗!加拿大Costco购物卡被神秘清零

温哥华港湾+-

Costco购物卡被神秘清零!华人投诉无果,打电话、去门店、媒体曝光都不行

近日多名Costco用户反映,他们的电子礼品卡余额被神秘清零。这家大型仓储零售商几乎没有透露事件的具体细节,一些受影响的顾客——比如安省Perth市的Shelly Xu——仍在努力争取退款。

Xu表示,6月下旬,她发现自己的Costco礼品卡里大约$200不翼而飞。 “我查询余额时,震惊地发现里面一分钱都没有了,”她说,“我非常生气。”Xu经常使用购物卡,因为这家大型零售商不接受她的Visa信用卡。她说自己已经花了好几个小时打电话,还去了当地的Costco门店,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钱消失一个多月后,她的事情仍悬而未决。 “这太让人无法接受了,”Xu说,“他们没有提供任何指导。我唯一能找到的信息是在一些在线论坛上,那里有其他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CBC新闻在社交媒体和Costco的在线购物网站上发现了数十条投诉,有人称自己的购物卡余额消失了。CBC采访了5名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安大略省的受影响顾客。他们表示,在6月或7月发现自己的电子购物卡中,有$150至$1000被取走。他们还称,与Costco沟通的过程令人沮丧,这家零售商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关于问题原因的信息。其中3人表示Costco最终提供了退款,1人说自己被拒绝了,而Xu仍在等待问题解决。 “如果是$2,我可能就算了,但$200是一大笔钱,我不愿意就这么放弃,”Xu说。

总部位于美国的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没有回应多次的置评请求。消费者权益倡导者、教授Daniel Tsai表示,这家零售商在购物卡问题上没有公开信息,他给其打了不及格。 “Costco对公众和顾客有责任,应确保他们知晓礼品卡存在的任何安全问题,”Tsai说,他是温哥华西加拿大大学的法律与商业教授。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一次真正的营销失败,因为这会让顾客对品牌失去信任,”他说,“Costco现在应该做的是承认存在问题,而不是让问题恶化。”

获得退款的3名顾客向CBC新闻分享了Costco发给他们的一封相同的信,信中称“正在进行的调查显示,少数电子购物卡可能被未授权人员使用”。Costco还暂时暂停了电子购物卡的在线销售。根据顾客在该零售商电商网站上的投诉,其大约在7月5日停止了购物卡的销售,并在7月底恢复销售。

礼品卡诈骗在加拿大已成规模产业。加拿大零售委员会表示,2021年,加拿大人因这类诈骗报告的损失达$380万。联邦法规规定,在多数信用卡和借记卡诈骗案件中,加拿大人有权获得赔偿。但涉及礼品卡诈骗时,受害者往往只能独自与发卡公司交涉。

网络安全与科技分析师Ritesh Kotak认为,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机制,提供更多保护措施和补救办法,让遭受诈骗的人能挽回损失。”Kotak表示,诈骗者有可能入侵了Costco顾客的电子邮件账户。但他认为,鉴于有多人受影响,另一种可能是诈骗者破解了购物卡条形码的数字序列规则,并伪造了已在流通的卡片。

购物卡用户告诉CBC新闻,在实体店购物时,收银员只需扫描条形码的复印件即可,无需卡片的四位数秘密PIN码。沃尔玛礼品卡也遵循同样规则。Kotak称,零售商之所以在实体店放弃PIN码要求,可能是为了让购物流程更顺畅。 “诈骗者正利用这个漏洞进行欺诈性消费。”他说。

温哥华买房难度全球第4!BC人疯逃阿省:你以为是换省,其实是逃命

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常说“只要你努力,总会过上好日子”。可到了今天的BC省,尤其是大温地区,很多人想说一句:“我已经够努力了,可还是过不下去了。”这不是玩笑。不管你是上班族、小老板,还是打几份工的年轻人,或者退休还得打工的长者,似乎都逃不开一个字——穷。不是“真穷”,而是“被生活逼穷”。

数据显示,大温的房价已经达到离谱的地步,最近一个来自美国的研究甚至直接给温哥华戴上了“全球第四大买不起房的城市”的帽子,只比香港、悉尼、圣荷西好那么一丢丢。你以为多伦多已经够贵?不好意思,温哥华还贵3倍。一个“中位数房价是中位数收入的11.8倍”的数字摆在那里,意思就是,就算你在温哥华打工打得吐血,不吃不喝也得攒12年,才可能凑够买个房的首付。至于能不能批到贷款、还不还得起房贷,那是另一个“成年人的大冒险”。

有分析指出,这样的高房价,并不是因为地段有多好、配套有多棒,而是因为城市规划政策从根上“卡死了供应”。换句话说,房子不够盖,价格自然飙。再加上低利率时代的疯狂炒房、移民潮推高需求、建材价格上涨,所有“致命一击”齐上阵,房子就从“栖身之所”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逃离BC”行动就开始了。根据BC省商业委员会(BCBC)的数据,仅在过去一年,就有将近7万人搬离了这个省。别以为这是正常的迁移波动,他们说,这是25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大规模净流失!而且这些离开的人,大多数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正是该拼事业、养家立业的年纪,却不得不被现实“赶”出家门,跑去阿尔伯塔等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另谋出路。

BC自己搞了个“留在BC”的项目,想听听居民的心声,结果收到3000多条反馈,清一色在说:我们爱BC,可真的待不下去了。医疗资源紧张,交通基础设施跟不上,食品杂货价格飞涨,连加油都像赌博一样看天吃饭。数据也不骗人:BC省的食物银行使用率两年内飙升了81%。人们努力工作,却感觉越努力越穷。用BC的话来说,“大规模、持续性的人口流失,是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是煤矿里的金丝雀”。这句比喻不寒而栗。如果连“金丝雀”都撑不住飞走了,那还留着干嘛?

西岸3连震 轰鸣猛晃惊醒数千人 大温附近惊现新断层 恐引8级巨震

就在昨天凌晨,西海岸在短短1个小时之内接连地震了3次,数千人在家感受到明显晃动!不仅如此,大温附近还发现了新的巨型断层俯冲带,恐引发8.1级巨震和致命海啸。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监测数据,昨天凌晨1点15分开始,南加州地区共监测到三次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凌晨,许多民众都在家里睡觉,睡梦中被晃到惊醒,一开始还以为是睡糊涂了,结果发现是地震,莫名心慌。一个住在洛杉矶的网友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求大家为加州祈祷,别让大地震真的来了。过去10分钟已经是第三次地震。”截至目前,尚无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但已震感范围覆盖洛杉矶市、安大略市、利亚尔托及高地沙漠地区。

专家表示,今天凌晨的这一系列“地震群”,就有可能是在“芳塔纳断层带”上,这是一个次级断层带。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个断层带旁边就是著名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圣安德烈亚斯南部断层有发生巨震的风险,且已经“安静”了近300年,积累了很大的能量,充分具备强震的地质条件,随时都可能爆发。

今年才过了一半多,全球各地已经发生了好几场强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越来越活跃。就在近日,科学家们还在大温附近发现了新的巨型断层,恐引发8.1级地震和致命海啸。《科学进展》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加拿大BC中部海岸附近,有一条正在缓慢形成的海底地质断层。

这种俯冲现象与全球最危险的地震断层之一——加州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在机制上极为相似。偏偏这里还发生过加拿大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两次地震——1949年海达瓜依近海的8.1级走滑地震和 2012年的7.8级逆冲地震。研究人员指出,由于2012年地震已释放了部分能量,板块俯冲速率仅为每年2.5厘米,下次大规模地震可能不会很快发生。但如果发生地震,规模可能比7.8级更大。

相较之下,位于温哥华岛外海的卡斯卡迪亚俯冲带,积压能量更为迅速,并具备完整的爆发条件,更令人担忧。不管是南加州、还是BC省,都是全球地震活跃带的重要一环,中小地震频发属常态。这两年西海岸各个城市都在提醒沿岸居民,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和防灾准备,家中常备72小时应急包(,熟悉当地的避难路线,下载地震预警App,学习地震避难姿势。

刚刚! 加航出大招: 为空乘加薪32.5%+支付地面工资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加拿大航空在潜在罢工来临前,向其乘务员提出了未来四年总体薪资涨幅超过30%的方案。

据该知情人士透露,加拿大航空提议在合同的第一年将总薪酬(包括福利和奖金)提高约20%,四年累计涨幅达到32.5%。该人士因涉及私下谈判而要求匿名。此外,航空公司同意支付乘务员部分在地面等待时间的工资——这是工会提出的要求。目前,加拿大航空的乘务员仅在飞机起飞滑行时获得报酬,这在行业内是普遍做法,但正日益受到挑战。

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发言人纳塔莉·加索(Nathalie Garceau)通过电子邮件表示:“公司从未向工会正式提出这一提议。如果这确实是公司计划在周五恢复谈判时提出的方案,我们期待届时进行讨论。”

工会主席韦斯利·莱索斯基(Wesley Lesosky)周二发表声明称,加拿大航空“通过严重低估乘务员薪酬,甚至拒绝为我们工作中安全关键的部分付费,正在剥削自己的员工。”加拿大航空发言人回应称:“出于对谈判过程的尊重,我们不会对各方在谈判桌上可能提出的任何提议发表评论。”

去年,加拿大航空的飞行员通过一项最后时刻达成的协议,获得了四年内42%的薪资增长,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全球超过1000个航班停飞的罢工。这一协议是在北美范围内飞行员大规模涨薪潮后达成的。去年,加拿大航空支付了49亿加元的工资、薪金和福利,占运营成本的约23%。公司录得营业收入12.6亿加元,约占收入的5.7%。

 

0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加航都快解散了,还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