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挤爆!加拿大“迎来”北美最大印度神像
人山人海挤爆!加拿大“迎来” 北美最大印度神像 成空降加拿大第一眼地标
好家伙!大多伦多这回又成功夺全世界的眼球了!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美最高的印度拉姆神像(Lord Ram)在GTA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盛大揭幕。这个高达51英尺(约15.5米)的巨大神像,伫立在密西沙加的印度文化遗产中心(Hindu Heritage Centre)前。开幕式引爆人潮!成千上万人涌入寺庙神像前围观。
周日8月3日,这座神像揭幕那可是大场面!游行+宗教仪式齐上阵,现场人山人海挤爆了,人们敲锣打鼓游行,挥旗呐喊拍手,神像上撒花~这尊神像有多大?神像本体高 51英尺(约15.5米)。在加上底座(7英尺)和未来将增设的“神伞”(chattri),总高度可能突破60英尺(约18米)!据悉,神像使用印度德里制造的玻璃钢(fiberglass)材料,内部为钢架结构,坚固耐风,能抵御高达200km/小时的大风。官方表示,使用寿命预计可达100年!
印度文化遗产中心创办人兼首席祭司阿查里亚·苏林德·夏尔马·沙斯特里表示,这项工程酝酿了近三年,灵感来源于2024年初印度阿约提亚(Ayodhya)拉姆神庙的落成典礼。寺庙方希望借此在加拿大发扬传承印度文化,并将拉姆神的庇佑带给加拿大社区。寺庙方还强调这座神像虽然在印度制作,但最后是在加拿大由本地工匠组装完成。
神像揭幕活动的组织者库沙格·夏尔马表示,多伦多的机场--皮尔逊国际机场就在附近。而大多数航班在降落时正好会从高耸的神庙上空飞过。他很骄傲地表示,“以后来多伦多的所有乘客在飞机上看到的第一个地标,就是这座巨大的印度神像!”这座寺庙神像也获得市政府的许可,和三级政府的重视。当天揭幕仪式有大量政要出席,包括联邦、省级部长、国会议员、市议员以及密西沙加市长等。
然而,这不是大多伦多地区第一座巨型印度神像!在多伦多“印度城”--宾顿(Brampton)去年刚刚建成了一座高达 55英尺(约16.8米)的汉努曼神像。那座拔地而起的巨型神像位于布兰普敦印度教院庙,如果驾车行驶在戈尔路的Hwy 7北部时,从很远处就可以看到,那座神像也曾被称为加拿大乃至北美最高的印教神像。
然而,由于加拿大近年来对某些族裔的反移民情绪升温,那栋宾顿的印度神像曾在社交媒体上遭到种族主义攻击。因此,这个新印度神像的揭幕仪式特别重视安全问题,主办方为此次活动安排了严密安保。当地政府也派出大批警察维护秩序。
话说印度宗教文化在加拿大越来越盛行。就在去年,安省热门景点Wasaga沙滩湖景区还出现了大批印度人抱塑像站在湖里浸泡,场面十分壮观,那也是印度教的传统。活动组织者对日后的目标是,浸泡1万+尊塑像。
对于大多伦多又多了一个巨型印度神像,加拿大网友们已经炸了。一些网友觉得神像很美: “看起来很酷。”但也有很多网友狂骂: “谁能把它从架子上拿下来?这在我们的土地上散发着荒谬的气息。” “所以,加拿大现在只是印度的一个附庸国了吗?”
一辆货车竟藏44人!加拿大边境查获大批非法移民,现场曝光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表示,皇家骑警及魁省警方周末在斯坦斯特德地区截获一辆货车,车内挤满44名外籍人士,其中包括孕妇及幼童。当局形容现场环境“骇人”,三名疑涉人口走私男子已被拘捕并落案起诉。
三名被告包括25岁的奥古尔坎·梅尔辛,以及31岁的多安·阿拉库斯和菲拉特·尤克塞克,他们被控违反《移民及难民保护法》,包括协助他人非法入境及在非指定关口接载非法移民。他们将被还押至周三(8月6日)再上庭。
涉案货车于周日(8月3日)凌晨约2点20分在魁省南部斯坦斯特德被截查,警方接获情报指一批移民正计划从美国越境。当局在车厢内发现44名人士,挤迫空间中无水无通风,部分人需站立,无法坐下,情况极为恶劣。当中有孕妇,也有年仅4岁的儿童。
皇家骑警发言人普瓦里耶表示:“他们没多少空气可呼吸,也没有一丁点水,空间太挤无法席地而坐,孩子也要站着,他们明显神情不安、出现脱水。”好在无人有即时生命危险。警方又指,大多数乘客为海地国籍人士,他们称曾徒步穿越边境约两小时,才被货车接载。
大部分被截获人士已转送至CBSA位于圣伯纳德·德拉科勒的难民处理中心接受移民审查,余下人员情况则因私隐原因未有公布。案件仍在调查中,当局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控。Poirier强调,今次是他首次在魁省见到单次涉及如此大量非法移民的案件,并警告若此趋势持续,恐酿悲剧。
全网热议! 加拿大政坛大逆转: 年轻人集体右转保守党, 卡尼靠老人撑场
联邦大选结束三个月后,总理马克·卡尼仍处于他的“蜜月期”。他的支持率为61%。人们对政府的满意度达到了自贾斯廷·特鲁多第一任期以来的最高点。一些民调甚至显示卡尼领导的自由党比保守党高出10个百分点。但如果剔除始终对卡尼最为支持的一个群体——老年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项来自Leger的民调显示,如果现在举行大选,卡尼将轻松赢得多数政府,这几乎完全归功于55岁以上选民的巨大支持。在这个年龄段,56%的受访者表示会投票给自由党,仅28%支持保守党。而在其他年龄段,自由党的支持就显得分裂甚至薄弱。18至34岁选民中,自由党和保守党几乎打成平手:43%对42%。在35至54岁人群中,两党的支持率分别为41%和40%。
这使得加拿大成为唯一一个政治倾向与典型年龄结构“反转”的西方国家。在英国、德国、美国等地,年轻人通常倾向于支持左翼政党,而年长选民则偏好保守派。
在今年4月的联邦选举中,20多岁的年轻人是保守党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最令人惊讶的是,加拿大高中生中的一次模拟投票比整体选民群体更倾向保守党。如果大选完全由青少年决定,加拿大将会诞生一个保守党少数政府。
年轻人转向保守党的现象,是在2022年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当选保守党领袖后开始显现的。2021年选举时,加拿大年轻人要么支持进步派政党,要么索性不投票。直到2022年夏季,民调才首次显示,保守党在44岁以下人群中获得支持率第一的“史无前例”现象。
博励治在竞选时重点关注住房可负担性,指责“政府把关者”阻碍城市扩建和房屋建设。他也与年轻人在自由车队(Freedom Convoy)反疫苗封锁行动的诉求上产生共鸣。尽管该运动在全国总体不受欢迎,但其最热情的支持者正是34岁以下的年轻人。
一项Ipsos调查显示,虽然61%的18至34岁年轻人不认同自由车队的策略,但认为他们的基本诉求“值得同情”。这种年轻人“右转”或许解释了为何即便博励治丢掉了自己的国会议席,保守党的支持率依旧坚挺。
与卡尼频繁访问外国首都和出席国际峰会不同,博励治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阿尔伯塔省卡姆罗斯地区的全体候选人辩论会上,他正在竞选前保守党议员Damien Kurek的空缺席位。而且,与过去保守党领袖在选举失利后人气迅速消退的惯例不同,博励治的支持率几乎没有变化。2025年1月,当他被普遍看好为下任总理时,其好感度为39%。选举失败后,支持率仍维持在39%。
Abacus Data的戴维·科莱托(David Coletto)评论道:“尽管有叙述称他政治受挫,但我们的数据表明并非如此。”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通常归结于经济问题。在加拿大当下面临的种种社会与经济困境中,几乎所有问题都对年轻人打击更大。年轻人失业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这部分是由于大量临时移民抢占了入门职位。除此之外,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主要被老一代人享受,而年轻人却被排除在住房市场之外。
该消息迅速引发热议,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纷纷留言。截至发稿,评论数已接近千条。 “我是位长者,经历了自由党十年执政对加拿大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之后,我对任何与自由党相关的事物都感到厌恶。然而,这篇报道说得没错:我的大多数同龄人确实支持卡尼政府。我的这些同龄人,大多是女性,获取政治新闻的唯一渠道就是 CBC 的标题。这一群体信息严重匮乏,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政府介入也不管用:加邮政工会再度否决加薪提案,会导致罢工吗?
加拿大邮局(Canada Post)与代表其约5.5万名员工的工会——加拿大邮政工会(CUPW)之间的劳资僵局持续恶化。近日,工会成员再度否决雇主提出的最新协议。尽管谈判陷入停滞,但专家认为发生全面罢工的可能性依然不高。
据本地英文媒体CP24报道:在上周结束的投票中,68.5%的城市邮递员和69.4%的农村及郊区邮递员拒绝了加拿大邮政提出的一份四年期协议草案。该协议原拟在四年内加薪约13%,并增加兼职岗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投票并非谈判达成,而是由联邦就业部长哈伊杜下令工会,将资方5月提出的“最终提案”进行表决,属于“强制投票”程序。
加拿大邮政局在周五(8月1日)发表声明,对结果表示“失望”,并称正评估下一步选项。工会方面,尽管谈判陷入僵局,他们仍表示其谈判代表已准备好重返谈判桌。自5月以来,加班禁令仍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此外,这次的投票结果,也反映出工会内部显现分歧,约三分之一投票者支持该协议。布鲁克大学教授萨维奇(Larry Savage)指出,这种分裂将削弱工会组织罢工的能力。他认为,邮局方面可能采取单方面实施合同条款或裁员等手段迫使工会妥协。萨维奇也指出,邮政服务的长期财务困境已无可忽视。萨维奇总结说,眼下的谈判结果并非谁胜谁负的问题,而是“谁能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存活下来”。另一方面,就业部长哈伊杜在获悉了加薪提案被否决的消息后表示,联邦政府希望双方尽快重启谈判进程,以达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