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院里种菜爆火!"学华人奶奶Costco不去了"
在加拿大,越来越多人把菜园搬到前院,不种草坪而开辟菜园成了一种省钱和邻里社交的生活方式。
这些人中,有的是因为前院阳光好,有的是想扩大种植面积,还有人是为了省钱、提高自给能力。而不少人更是享受这种“种着种着,邻居就变朋友”的乐趣。
这种“前院菜园热”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家门口院子的定义。过去有人试过在前院种菜,常常被投诉“乱七八糟”,还有人担心会招虫、被偷。之前的主流是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赏心悦目的花花草草,而现在,种菜却成了“体面”会生活的象征。
Halifax的园艺作家Niki Jabbour表示,老观念正在被打破。“15年前,前院种菜是‘不合群’的做法,菜园只能藏在后院。”她说,现在不仅菜越来越贵,大家也发现蔬菜园其实也可以很漂亮。
她说,“现在你前院有个整洁的菜园,还是种自己吃的,已经是一种‘生活品味’了。”
温哥华一家推广城市农业的组织 City Farmer Society负责人Michael Levenston回忆,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被温哥华唐人街里那些华人奶奶的“满园生机”惊艳到——哪怕是小小的一块地,也能种出满满的蔬菜。
如今的城市园艺者,也正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寸阳光:前后院、阳台、屋顶、甚至学校操场、路边绿化带、去柏油后的车道,连环岛都不放过。对于住在“食物荒漠”地区的人来说,这些“非常规菜园”也许是唯一能吃到某些蔬菜的办法。
根据达尔豪斯大学与Angus Reid在2022年的调查,加拿大当年就有100万个家庭准备第一次种菜,其中85%是城市居民。
疫情封锁后,人们对“自己种菜”的兴趣飙升。人们开始坐在门廊、在前院种菜,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自然。
为躲避割草,把前院当菜园
Alea Cardarelli 的前院种满了整整150棵番茄苗,绿油油一片,煞是抢眼。
这片不走寻常路的菜园,其实是她兑现对丈夫的一个承诺——以后再也不用割前院那块坑坑洼洼的草坪了。
早在2022年,超市蔬菜的价格已经贵得离谱。而且夏天吃超市买来的番茄,总觉得“不够味儿”。于是她看准自家朝南、阳光充足的前院,开始亲手种下番茄苗。没想到第一年就收成了超过100磅!
“邻居们都跑过来看,问我在种什么,一个个都挺兴奋的。”她说。不久后,其他园艺爱好者还送来了礼物:一包球根、一捆豆子和香草,还附了张手写便条。
有一次,一个骑摩托的大叔戴着墨镜、穿着皮夹克,抱着一棵巨大的芹菜走到她家门口。原来,他们之前聊过她种芹菜不顺,他便从自家拔了一棵送给她,换走了一些番茄苗。
“他走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但那一刻真是太美好了。” 现年47岁的 Cardarelli 说,“有个前院菜园,日子都变得柔软了。聊聊种菜的事儿,人都会变得温和。”
前院种出60种辣椒,家人都变“菜园迷”
住在多伦多士嘉堡38岁的Deonarly Songcuya 已经在前院种了7年菜,种过的蔬菜种类令人惊叹:番茄、泰国罗勒、秋葵、芥蓝、丝瓜,还有60种辣椒,包括顶级辣王Trinidad Scorpion和Carolina Reaper。
这些蔬菜,她拿来做辣椒酱、莎莎酱、泡菜、酸菜……通通自己来。
她回忆说,小时候在马尼拉(菲律宾)生活,妈妈会在屋顶种菜,在台风季节、断电或商店关门时,全靠这些菜顶过难关。“现在我自己种菜,常常会想起妈妈。”她说,“种菜真的让我很平静。”
她也发现,种菜让两个孩子(5岁和15岁)和大自然建立了联系,更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她还开玩笑说,连老公也受教育了——他以前以为番茄是长在树上的。
她最开心的,是给路过的人介绍她的“绿色世界”:“我就想告诉大家,其实前院也能种这么多菜。”
买菜钱省一半!Costco都不用去了
比如,新斯科舍省的退休骑警66 岁的 Williams 和 73 岁的老伴 Joe Young 近年就通过种菜,把生活过成了“自给自足的田园日常”:种豆角、玉米、土豆、洋葱、辣椒、桃子……2024年还收了100磅蓝莓,做了65磅腌甜菜、45磅罐装番茄。
她说自从种了前院菜园,家里超市账单直接砍半。
除了种菜,Williams 会缝棉被、丈夫会做吉他,两人还一起带着一个二十几岁的邻居入门前院种植。“我们带动了他,他也开始做起来了,”Williams 说,“你吃的是好东西,还能省钱,何乐不为?”
为了延长种植季节,Young 搭了一个温室,从每年四月一直能种到十一月。他们还建了一个冷藏室,让采收的蔬果能保存几个月。
“Costco 离我们家要一个半小时车程,”她说,“我们已经不去那儿买菜了。”
不是零成本!“慢回报”很划算
当然,前院种菜也不是完全“零成本”。Halifax作家Jabbour提醒道:种子、土壤、种植架,尤其是用雪松木或镀锌金属建的种植槽,前期还是需要些投资。但长期来看,这种“慢回报”绝对划算。
随着前院菜园越来越普及,加拿大不少城市也出台了相应规范,比如不能影响排水、视野或公共通行。目前,包括埃德蒙顿、维多利亚、渥太华和雷湾等地,已经允许在自家门口的路边绿化带种菜。
“这是给居民又一条通往‘种自己食物’的路。”渥太华市政府的项目负责人Rob Maclachlan说,“而且,这真的能凝聚社区。”
有些人种出堆堆蔬菜用于冷冻和腌制过冬,有些人则是专门种来分享。
“给大家摘”的菜园成街头最暖一幕
多伦多居民Anjum Chagpar在疫情第一年也开辟了菜园。今年春天,她在前院种下豆子和马铃薯,又在房子侧面的公共绿地种下小番茄——这里是街道的一部分,谁路过都能采摘。
她会立块牌子写清楚:“欢迎自取。”
“我想试试看,这种‘共享菜园’的想法能不能启发更多人,利用公共空间来分享食物。”现年53岁、从事气候行动工作的她说。
当然,也有居民对“偷菜”问题比较敏感。她就见过一个公寓门口贴着超大的警告牌——里面有位住户精心培育的一颗辣椒苗,被人摘走了,那是用来做家传秘方菜的!
不过在Gatineau的Cardarelli家,倒是没太担心。“目前唯一来偷的,是浑身热情的臭鼬和浣熊,它们咬一口就丢。”
“但如果真有人需要这些菜,我宁愿亲手送给他们。”
大家在院子里种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