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覆盖不等于免费! 加拿大牙科计划暗藏猫腻
“100%费用覆盖”?在加拿大牙科护理计划(CDCP)推出后,不少合资格民众都为这一福利感到振奋。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进牙科诊所,却发现这项看似“全额报销”的计划,并不意味着“完全免费”。
隐藏在政策术语背后的,是模糊不清的规则、繁琐的流程,以及一笔笔自己要掏腰包支付的“差额费用”。
我以为是免费,结果连洗牙都负担不起”
42岁的温尼伯居民 Olesia Romaniuk 原本对联邦牙科护理计划充满期待。作为一名依靠残疾福利生活的人,她的牙齿因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而极为脆弱,当她得知自己符合100%牙科治疗费用覆盖的资格时,激动不已。
她咨询了几家步行可达的牙科诊所,得到的回复几乎一致:她仍需支付洗牙服务的部分费用,金额在35至60加元之间。对很多人来说,这不算一笔大钱,但对Romaniuk来说,却几乎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我的年收入不到1.4万加元,房租和账单扣完后,每月只剩约200元,要支付食物、药物和出行费用,就连洗一次衣服都要5块。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看牙。”她无奈地表示,“这项计划给了我希望,但其实什么都没真正解决。”
她认为政府有责任在宣传时更清晰地说明:“到底哪些服务是真正100%覆盖的?别再给人虚假的期望。”
理赔频频被拒,申请过程繁琐无解
Romaniuk的经历并非个例。全国多地牙医和患者都表示,这项由联邦政府主导、由Sun Life Financial负责理赔的牙科护理计划,执行起来存在诸多漏洞与猫腻。
BC省69岁的 Mark Achbar 也亲历了这一点。2023年11月,他的牙医为他提交了牙冠治疗的理赔申请。但理赔并未顺利通过,反而开启了长达数月的“申请-补交材料-等待-被拒”循环。
在等待预先授权的同时,他不得不自费安装临时牙冠,并不断更换,因为这些牙冠的寿命仅几周。到了次年5月,也就是申请提交6个月后,Sun Life以“未满足所有标准”为由驳回了他的理赔请求,却从未说明具体原因。
“我现在牙冠还没装上,临时牙冠换了5个,钱也花了不少,但没人告诉我哪里出了问题。”Achbar表示,他对此制度的透明度严重质疑。
医生也崩溃:工作负担加重,审批周期漫长
不仅患者在受苦,牙医也在“吃哑巴亏”。
安省牙科协会主席 David Brown 表示,从2024年11月开始,牙冠、牙桥等治疗必须在开始前通过“预先授权”流程获得批准。诊所必须向Sun Life提交详细文件,而这些申请往往要等数周甚至数月才可能获批,或被退回重来一遍。
“这不仅让前台员工疲于奔命,也让患者在疼痛中等待好几个月。”
加拿大牙科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80%的牙医在处理CDCP的理赔过程中遇到困难;92%的牙医认为繁琐的审批程序让患者望而却步。更令人震惊的是,仅有30%的牙医表示曾成功获得预先授权通过。
差额费用:联邦“100%覆盖”标准不等于各省诊所价格
根据联邦政府的计划,年收入低于7万加元的合资格者,理论上可以获得“100%覆盖”。但真相是——联邦牙科护理计划制定的费用标准,仅为安大略省建议收费的85%左右。
加拿大牙科协会在声明中坦言:“大多数牙医会采用差额收费方式,以弥补计划无法覆盖的部分。即使是100%覆盖的患者,也要自掏腰包支付15%的差额。”
更别提年收入在7万至9万加元之间、仅能获得60%或40%覆盖的人群,他们面对的自费比例就更高。换句话说,这项政策对真正有经济困难的人来说,实际帮助有限,甚至可能令人失望。
Sun Life不回应,加拿大卫生部:我们有解释
面对公众与媒体的质疑,Sun Life Financial拒绝接受采访,只表示将所有问题转给加拿大卫生部。
卫生部发言人 Mark Johnson 通过邮件回应称:当理赔申请被拒时,会给出具体理由,包括是否提交了完整材料、是否违反了计划规则、是否不符临床标准、或服务超出频率限制等。
但患者与牙医的反馈却显示,这些解释并未真正落实到每一次拒绝的案例中。多数被拒的申请都只有一句“未满足标准”作为回复,毫无操作性可言。
政策美意为何走样?牙科协会吁政府立即改革
加拿大牙科协会表示,自CDCP推出以来,他们一直积极与联邦卫生部沟通,要求简化申请流程、提高理赔透明度、明确覆盖范围,并优化前线牙医的工作体验。
“这不是一个可以靠拖延解决的问题。”协会发言人指出,“这关乎数百万人的口腔健康,尤其是低收入者和老人。”
目前,加拿大卫生部仍未公布任何下一步优化计划。但舆论压力和患者的真实经历,已经让这项曾被视为“全民福音”的政策蒙上质疑的阴影。
在高通胀、高生活成本的当下,民众对联邦推出的牙科护理计划寄予厚望。然而,100%覆盖并不等于真正“免费”,申请过程的拖沓、政策的不透明、服务的不一致,正在逐步消耗患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