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后 拥有长寿体质的人往往有这5个表现

39健康网+-

刘阿姨今年59岁,退休后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如从前了,之前一口气上7楼不带歇的,现在上个3楼都得中途停一会.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有点认不出里头满脸皱纹的人。

刘阿姨跟老友说起近况,老友安慰她精气神那么好,没必要自己太大压力,只不过是心理作用罢了。

但刘阿姨还是忍住叹息:“哪还算什么中年人,过了60后的这两年,我就老得特别快,算是真的步入老年人群体咯。”

一、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超过多少算“老年人”?

根据世卫组织划定的标准,年龄<64岁的都不属于老年人群,进入65岁后才算真正步入了老年阶段。而中国的划分标准跟这个有所差异,中国一般是以60岁为分界线,超过60岁的都算做老年人。

不过,到60岁时,我们的身体的确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上发表的一项针对108名年龄25~75岁受试者为期6.8年的随访显示,人体衰老冰不是匀速推进的,60岁作为关键节点,会经历“断崖式衰老”,也意味着正式迈入老年阶段。

研究还发现,人在60岁之后出现心血管问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这个年龄段是血栓、心血管频发的高危时期;而且皮肤和肌肉在这个时间点也会快速衰老,肌肉质量的下降速度会被按下“加速键”;此外,到了60岁之后,身体的免疫系统、肾功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早在2019年,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也指出,人体血浆蛋白质组在60岁之后会有明显的变化,导致身体机能快速衰退。

此外,中医认为60岁上下,体内真气衰竭、筋骨退化,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这样做可以帮助安稳地度过身体的多变期,还为日后有个强健的体魄打下基础。

二、60岁后的长寿老人,往往有这5种表现

许多老年人常感叹“长寿靠命数”,但科学研究发现,健康长寿并非偶然,而是身体机能、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的综合体现。尤其60岁后,身体会发出一些“长寿信号”,若您有以下几种表现,恭喜长寿可期。

1、走路快

走路需要全身的关节和肌肉协调进行,走路速度快说明关节以及肌肉能量都比较健康,罹患疾病的几率也会更低一些。

2、胃口好

年龄增加后,身体的消化能力会明显下降,胃肠道功能也不如之前,很多老年人有胃口不好的问题。如果在上了年纪之后依旧胃口很好的话,说明消化系统相对健康。

3、手劲大

《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握力是衡量人体肌肉量的这样指标,握力小、肌肉力量小的老年人未来10年的死亡风险较高。

无独有偶,《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握力大小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等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反比。

4、血管“干净”

“人与血管同寿”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听说过,血管干净时意味着体内的斑块、血栓少。这类人发生心梗、脑梗的几率很低,自然也更容易获得长寿。

5、心态乐观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乐观的人活得长寿的几率更高,且更有希望获得85岁以上的超长寿命。乐观的人可以调节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方向,可以更快从高压以及困难中恢复过来,身心的健康程度都会得到改善。

三、避开4个“养生”误区,小心越养越坏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会开始学习养生,但养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这几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1、盲目吃保健品、中草药养生

保健品对于长寿没有直接帮助,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定不要通过保健品来防治疾病或是拒绝服药。长期服药大量保健品会对肝肾带来较大负担,甚至引起功能性损伤。

除了保健品外,滥用中草药也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很多老年人迷信中草药,认为纯天然无副作用。但中草药同样是药,是药三分毒在中药上也同样适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盲目服用中药,很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肝肾损伤

2、补钙越多越好

补钙在大众的心里非常重要,很多老年人甚至觉得钙补得越多越好,在日常会大量摄入含钙食物+补剂。殊不知,大量补钙不仅不能强壮骨骼,还会威胁健康!建议老年人及时去医院检查相关指标,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补钙方式。

3、每天走一万步

每日行走的步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定,盲目日行一万步会给膝关节带来较大压力,甚至会诱发功能性损伤。

4、喝汤进补

福建、广东地区的人们都特别喜欢喝汤,尤其是长时间炖煮的老火靓汤。但这些汤内的嘌呤含量很高,经常摄入很容易导致痛风。其实炖汤的肉类营养价值会比汤高许多,日常一定不要只喝汤。

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延缓衰老到来的速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