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不断! 华人血亏$50万急抛TD:央行将降息救市
1、爆雷! 又一"明星盘"破产! 华人血亏$50万急抛! TD: 央行将降息至2.25%救市
最近几个月,你一定已经注意到:经济低迷、加息阴影、关税影响、房价长期高估以及住房供应不足,正把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房地产市场拖入深渊。成交量持续探底,房价终于开始松动,其中公寓市场的疲软程度更是超出预期。
如今,危机又进一步升级:多个大型开发项目甚至进入破产接管程序,这是房地产寒冬下的新信号。
最新“爆雷”的案例,正是原计划将多伦多一座历史悠久、曾被改建为剧院的教堂开发为高端住宅的明星项目——位于736 Bathurst Street的一栋49层公寓楼。
这类由老建筑改造而成的教堂公寓,一向售价高昂,因其融合历史美感与现代奢华装修,深受高净值人群青睐。但如今,开发商不仅无力完成建设,且因无力偿债而陷入法律泥潭。
法院于4月24日裁定,该项目的两家项目专属公司进入破产接管程序。据悉,该公寓项目此前曾尝试整体出售,但未能找到愿意接手并继续开发的买家。这也意味着,原本期望入住该楼盘的买家们如今只能面对烂尾残局。
更令人唏嘘的是,尽管政府和公众一再呼吁“增加住房”以应对人口增长,现实却是开发商纷纷按下暂停键。由于购房需求被高利率、高房价、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压制,已有数十个项目被迫叫停、数万套住房“搁置”。
多伦多的公寓市场早已风雨飘摇,现在似乎更加雪上加霜。
近期,许多华人卖家被迫以低价紧急抛售楼花,有人“巨亏50万”、有人“损失30万+”,市场情绪悲观。
TD银行最新预测显示,到2025年底,大多伦多GTA公寓价格将比两年前峰值下降15%至20%,仅今年就会下跌大约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疫情期间公寓市场的涨幅将被大部分抹去。尽管如此,TD预计价格仍将比疫情前水平高出5%至10%。
去年,GTA的公寓销售量降至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原因是供应过剩、需求疲软。如今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TD银行经济学家下调了此前已经很悲观的预测。
人口增长放缓、供应不断增加、公寓市场高度依赖投资者(约75%由投资者主导)、租金下跌等多重挑战正在压垮公寓市场。
另外一个“冷水”来自于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战,打击了整个住房市场信心。
2025年4月,多伦多住宅销售同比暴跌23%。其中跌幅最大的就是公寓类,销量锐减30%。
TD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年内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25%,以缓解高企的借贷成本。同时,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有望缓解,这将有助于提振购房者信心。
此外,TD指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加拿大公寓建设已出现放缓迹象,预计至2026年,公寓完工数量将低于近年平均水平,可能对未来住房供应造成影响。
一些业内观察人士也表示,加拿大房贷利率必须降至3%,才能真正提振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和购房者的信心。
BMO高级经济学家Robert Kavcic表示:“从可负担性角度来看,甚至从投资角度,3%的房贷利率才是真正合理的水平。现在4%左右的利率,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太吃紧。”
房贷专业人士Andy Hill也表示:“3%是点燃市场的魔法数字。一旦利率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会看到更多交易。”
2、翻篇了! 美驻加大使: 川普不会再提"第51州"! 加拿大视为"关系重启"!
美国总统川普有关“将加拿大变为美国第51个州”的言论,近日终于画上句号。美国驻加拿大大使皮特·胡克斯特拉在接受《国家邮报》采访时表示,川普总统已经“抛诸脑后”这一议题,不会再被正式提出。
胡克斯特拉指出,川普本周早些时候在白宫与加拿大总理卡尼举行会谈,双方就过去90天内影响双边关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此次会谈也被外界视为美加关系的一次“重置”。
此前,川普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称其为“第51个州”,引发广泛争议。而这场风波,终于在两国领导人最新的会晤中告一段落。
在与卡尼总理的会谈中,川普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加拿大成为美国一州的话题不在议程之上。尽管当记者追问时,川普依旧重申了他个人的愿望,但加拿大总理卡尼在回应中表示,“加拿大不是待售品,永远不会出售。”
卡尼还透露,在与川普总统的私下会谈中,他已经正式提出要求停止此类言论。他强调,作为加拿大总理,他的立场始终一致——加拿大的主权不容置疑。
胡克斯特拉大使也在采访中表示,川普总统清楚这一点,并承认,“一个巴掌拍不响”。他补充说,这场风波已经翻篇,双方现在将着眼于构建未来的合作框架。
尽管如此,美加之间的贸易关系仍存在诸多挑战。目前,美国对加拿大的钢铁、铝产品,以及某些不符合美加墨自由贸易协定的商品和汽车零部件,依然征收关税。
胡克斯特拉为川普的贸易政策进行了辩护,称这是川普在连任竞选中做出的承诺,强调其政策是全球性的,并非只针对加拿大。
然而,这一强硬立场也引发广泛批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企业和产业界人士指出,持续的关税政策已威胁到就业、打击投资信心,并引发全球市场不确定性。
尽管分歧犹存,胡克斯特拉仍表示,美加之间的友谊牢不可破。他强调,两国之间拥有坚实的基础,“我们是伟大的朋友,一直都是。”
3、震惊! 中国留学生人数被几内亚反超, 加拿大国际学生格局大变天
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的国际留学生格局正悄然发生转变,不仅是人数减少,更是留学生来源国的结构正在被重塑。曾是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的中国,如今不仅不敌印度,甚至在数量上已被几内亚和尼日利亚超越。
根据加拿大移民部发布的数据,今年3月份,加拿大共收到1.86万份新的学习许可申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3%。2025年迄今,加拿大学签申请总量为7.47万份,同比下降达54%。虽然这一下降趋势早有预期,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留学生来源国家正在发生本质变化。
目前,印度仍是加拿大国际学生的第一大来源国,占比约20%,但相比2024年大幅下降。当时,印度学生占比为36%。在加拿大与印度外交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印度学生的数量也呈加速下滑之势。
而排名第二的是尼日利亚,占比9.7%,其占比自2022年以来基本稳定。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令人意外的新势力:几内亚。这个非洲法语国家,今年迄今在加拿大学签申请中占比已达7.6%,超越了中国的5.3%,成为第三大申请来源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增长速度惊人。2021年,几内亚在申请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但仅短短几年,就成为加拿大学习许可的主要申请国之一。这一变化恰逢几内亚国内发生军事政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通过留学路径进入加拿大的申请。
与此同时,中国学生对加拿大留学的兴趣却持续降温。中国从2017年前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退居至2024年的第三名,如今又被挤出前三。
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学生流失的背后,原因复杂。一方面,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因“文凭工厂”现象而受损,越来越多的声音将加国教育系统视为“移民跳板”而非学术殿堂。另一方面,学费上涨、生活成本攀升,加之中国国内及亚洲、欧洲高校的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原本计划赴加留学的学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几内亚留学生中有相当比例在登陆后提交了庇护申请。2024年前九个月,几内亚学生提交的庇护申请数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学签总量的1/16。虽然庇护申请本身合法,加拿大也会依据个案评估,但这一趋势再次加剧了外界对“加拿大学签正被滥用”的担忧。
4、加拿大外籍劳工"非人"生活: 9人挤一屋, 老鼠乱窜! 每天工作14小时
与老鼠同住、在污水中生活!加拿大外籍劳工泣诉“非人”生活,政府检查形同虚设,投诉就面临遣返!
劳工Gabriel Allahdua曾在安省西南部一处阴暗的农场宿舍里生活了4年。他和另外8名男子挤在一间狭小的双层床房间里,而整个宿舍共住着62名季节性外籍农工,却只有3个炉灶和4台洗衣机/烘干机,还没有网络。
他回忆说:“下水道经常堵塞,污水倒灌进客厅和厨房成常态。”
Allahdua来自圣卢西亚,每年在安省的农场工作数月,负责种植和采摘蔬菜。他每周工作时长多达66小时,有时甚至每天工作14小时,包括周日,却拿不到加班费。
Allahdua形容农场宿舍的居住条件“非人道”,但不敢发声——因为他的雇主不仅是他的老板,还是他的房东,甚至掌控着他的合法身份。
来自牙买加的外籍劳工Clifford Paul Mcleish在安省农场工作10多年,他分享了更触目惊心的经历。
他曾住过鼠患严重的宿舍:“到处都是泥巴,到处都是灰尘。有一天晚上,我在我们做饭的地方打死了两只老鼠。”
当他和工友试图反映情况时,雇主威胁要把他们遣返回国。
Mcleish愤怒地说:“我们是人,不该被这样对待。”
一份于5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揭露,Allahdua和Mcleish的遭遇并非个例——数十年来,成千上万外籍农场工人都面临着类似的恶劣居住环境。他们为加拿大的食品供应链提供劳动力,却长期生活在拥挤、肮脏甚至危险的环境中。
尽管加拿大就业与社会发展部(ESDC)规定,雇主必须为外籍农场工人提供“充足、合适且可负担的住房”,但现实却大相径庭。
这份由29名学者、倡导者和临床医生联合撰写的报告指出,许多工人被迫住在改造的车库、棚屋甚至集装箱里,房间拥挤、霉菌滋生、老鼠横行,供暖系统损坏,清洁用水受限。
更糟糕的是,雇主对工人的控制远超工作范畴,包括全天监控、限制行动、打击报复投诉行为(解雇或遣返威胁),而“住房检查程序”存在巨大漏洞,雇主往往会提前收到检查通知,得以临时修补问题以蒙混过关。
数据显示,2023年4月至9月,ESDC仅进行了649次检查,发现约89%的雇主“符合标准”——但同期获批雇佣外籍农场工人的雇主约有2万家,检查覆盖率极低。
报告指出,在缺乏有效检查、政府监管、隐私保护和反报复机制的情况下,工人仍被牢牢掌控在雇主手中。为改善现状,报告呼吁政府采取以下三项关键措施:
1. 实施突击性劳动检查;
2. 建立安全保密的投诉渠道;
3. 为工人提供通往永久居留的明确路径。
“我们需要一套真正可执行的标准,”报告强调,“我们必须为这一群体提供有尊严的生活环境——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工人,没有他们,加拿大人的餐桌将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