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5万活的像穷人 她哭诉:再多张账单就要被压垮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肖莉综合报道:“钱越来越不经花了”!这样的感觉你是否也似曾相识?

34岁的艾伦(Cheyenne Allen)崩溃地发现:尽管家庭年收入接近15万加元(税前),可在如今的加拿大,她们一家仍需要精打细算到每一分钱,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据Global News报道,艾伦来自安省伦敦市,是一名活动策划人,已婚有娃,很快就要迎来第二个孩子的出生。

从表面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加拿大中产家庭:

艾伦的丈夫是一位锅炉技工,两人已经买了房,还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

她回忆说,20年前,拥有一套住房的双薪家庭,生活应该都比较安稳舒适。

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一切都变了。

“钱真的不经花了”

“我20多岁那会儿,一边上学一边兼职打两份工,也能勉强度日。”

艾伦说:“现在我们都有了正式的职业,我丈夫2019年买下了这套房子,生活原本一切顺利,然后疫情来了。”

Image

Image

两人税前年收入大约为14.7万加元——这个数字听起来不低,“按理说我们应该活得更宽裕些,但事实并非如此,钱真的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根本就不经花!”

其实,艾伦一家并不是个例。

康考迪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摩西·兰德(Moshe Lander)表示,加拿大人的购买力在过去5年里出现了显著下降。

而实际上,这种下滑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

兰德教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假设你每小时工资是20元,一个巨无霸汉堡售价大约7元,那你一小时的收入就能买3个汉堡。”

“如果以前你每小时只能买两个,那不管你工资的绝对值有没有涨,你的购买力确实是提升了,关键在于工资涨幅能否追得上物价。”

兰德教授坦承:“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汉堡价格上涨的速度比我们的工资快,所以我们每小时能买到的巨无霸汉堡变得更少了。”

Image

养娃成本不断攀升

艾伦表示,自疫情以来,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如今又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他们不得不对每一分钱的去向都再三权衡。

按照安省今年的税率,扣除联邦税、省税、CPP和EI等法定扣款后,年收入14.7万加元的家庭,税后到手收入约为9.6万,每个月约为8000加元。

看起来也不少,可目前夫妻俩的房贷支出每月大约为2000加元,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承担不断上涨的公寓管理费。

“现在的利率还算低,但再过两年房贷就要续约,那时候我应该刚好结束第二次产假。”

艾伦坦言,这让人很焦虑,“到时候我要重返职场,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面对医疗费用,日子真的很难。”

Image

艾伦的第一个孩子刚满一岁半,第二个孩子很快就要出生。她说,养育孩子的成本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就迅速累积。

“我很幸运,能够母乳喂养第一个孩子。我希望第二个孩子也可以这样,因为奶粉的价格实在是惊人”,她说。

据她介绍,如果依靠奶粉喂养,一个家庭每周大约要花50元,仅这一项就足以要让一些家庭在“付账单”还是“喂养宝宝”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尽管她在尽力地寻找打折商品或购买二手婴儿用品,但现在市场上的婴儿用品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几乎很快就会被一抢而空。

艾伦的女儿目前是每周上半天托儿所,费用为每个月600元。如果如果改成全托就要支付1,000元。

Image

早在怀孕5个月时,艾伦就为女儿申请了“10元日托”的政府补贴托儿名额,但近两年过去了,至今没仍有收到任何回复。

“说实话,我挺担心的。如果产假结束前还没等到那个名额,那我们真的得重新考虑是不是要继续全职工作。”她说。

“我们现在的处境就是——可能要面临‘上班还倒贴’的局面”,艾伦说。

此外,还有水电气暖、电话、网络大约300到500加元,两辆车的车贷、油费、保险等大约也要800到1,200元。

“感觉只要再多一张额外的账单就能压垮我们”,艾伦有点崩溃地说。

Image

食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加拿大4所大学去年底联合发布的第15期《年度食品价格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食品价格将整体上涨3%至5%。

报告指出,一个四口之家在2025年的年均食品支出将达到16,833.67元,比2024年多出801.56元。

报告还指出,食品可负担性仍是加拿大人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是艾伦尤为关心的问题。她表示,像食物这样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应该受到更好的控制。

为了节省开支,她和丈夫开始尝试种菜、自制食品。

“人是需要食物和水才能活下去的。”她说,“现在一小盒蓝莓都要6块钱,这简直像是在抢钱。”

如果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下去,艾伦还打算继续扩大自家后院的种植面积。上班、带娃还要学种菜,说起来也真是有点悲催了。

对于加拿大中产们并不优渥的生活处境,你怎么看?欢迎给我们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