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患有这几种常见病 子女大概率也会“遗传”

医学微视+-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通过基因从父母传递给后代的现象。比如某些疾病由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直接导致,携带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必然会表现出相应特征或患病。

而遗传易感性,是指个体因携带某些基因变异而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但并非必然发病。疾病的发生还需要环境、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以下这几种常见病,不是所谓的遗传病,但有家族聚集现象,具有遗传易感性,可是很多人都不在意。

如果能提前进行干预,在生活方式上加以注意,可能就不会得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已接近3亿(患病率27.5%)。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约54%的脑卒中死亡和47%的冠心病死亡归因于高血压。

从临床数据来看,大约50%患有高血压的中年人或青年人,并没有明显症状,没有症状意味着很多人会忽视血压问题。

研究表明,高血压的遗传率约为30%-50%。父母一方患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0%-30%;父母双方均患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升高至50%-60%。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自己就要提高警惕,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要也要定期监测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其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动少、长时间坐着不动、肥胖;脂肪、糖类、盐摄入过多等,都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父母患有这几种常见病 子女大概率也会“遗传”

糖尿病

最新资料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大概是11%-12%,由此推算,中国有1.2亿左右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因非常复杂。相关数据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50%左右;如果单独是母亲患有糖尿病,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0%左右;如果单独是父亲患有糖尿病,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左右。由此看出,糖尿病跟遗传因素是绝对相关的。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在生活方式上要更加注意,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过大,睡眠不好等因素,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遗传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若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病史(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发病),其后代应格外警惕,加强预防。

随着年龄增长,患冠心病的风险逐渐增加。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戒烟戒酒、控制好体重。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症主要见于老年人,并且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成倍增长,一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大约为5%,8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能达到25%,9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会更高。

如果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尤其是年龄小于65岁即患病的,一定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家族成员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也会更高。

肥胖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中,妈妈胖,孩子也胖的情况,这就是遗传因素引起的,遗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就目前来说,医学拿遗传并没有什么办法,所谓的基因治疗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层面,所以只能在生活方式、饮食上多注意。

近视

据统计,世界上高度近视的发病率约为4.2%-21%,其中,中国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中国青少年高度近视发病率达到6.68%-38.4%,且正逐年增加。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子女发生高度近视的概率可达98%;

如果父母一方是高度近视,另一方携带了高度近视的基因,子女约有57.5%的概率发生高度近视;

如果父母双方不是高度近视,但都携带了隐性基因,子女约有21%-22%的概率发生高度近视。

从环境因素来看,坐姿不正、光线昏暗、环境晃动、近距离阅读等不良用眼习惯,睡眠不足、营养不均衡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是促发近视,使得近视不断进展的原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