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种橙子了?大量超市加拿大产地标签遭质疑
为了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表达对加拿大的支持,来自安省蒂尔森堡(Tillsonburg)的81岁居民John Mackay表示,他在购物时尽量只购买“加拿大产品”。
因此,当他在Metro超市看到自有品牌Irrésistible带果肉的橙汁在货架上贴着红色枫叶标志时,他多次向超市投诉。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在加拿大种橙子了?”住在汉密尔顿以西约115公里的Mackay愤怒地说,“我当时真的很生气。”
像Mackay这样的消费者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都在表达类似的困惑,很多人质疑这些“加拿大标签”的定义以及最终到底是谁从中受益。
为了解这种标签出现的频率,CBC 的 Marketplace对Loblaws一家门店(包括通过多伦多Voilà平台销售的产品)以及Metro官网上的商品进行了分析。
(图示:Metro官网截图,Irrésistible橙汁旁边带有“produit d’ici”标签)
结果发现,在Loblaws门店中,约三分之一的商品被标记为“加拿大加工”;在Voilà平台上,超过五分之一的商品打上了“Shop Canada”(加拿大选品)的标签;而Metro官网上则有数千件商品被列入“加拿大标签”目录。
被贴上这些标签的商品从本地产的枫糖浆到非本地的凤梨汁应有尽有。
Marketplace 将调查结果分享给了专家们,他们表示超市正在利用当前的“民族情绪”浪潮来营销,而模糊的定义恰恰最有利于零售商,而非消费者。
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市场学教授David Soberman表示:“商家有很多机会进行‘略带误导性’的营销。”
Metro则回应说,“produit d’ici”这个标签是“误加在安省页面商品上的”,目前正在移除,并将统一改为“Canada”字样,表示商品是在本国“生产、制造或种植”的。该公司表示,他们会持续审查和更新标识系统。
买“加拿大制造”是消费者的自豪,对大型连锁超市而言则是一门生意。
专家:标签语言太模糊,消费者只能靠猜
Marketplace调查发现,Loblaws官网上有35%的商品被标注为“Prepared in Canada”(加拿大加工)。
圭尔夫大学研究食品经济的教授Michael von Massow表示,他本以为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因为这个标准其实非常宽松,”他说。
根据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官网的定义,“Prepared in Canada”可用于描述在加拿大完成处理、收割、加工、测试、处理或屠宰的商品。
“定义越宽泛,意味着可以打标签的产品越多,更容易进入消费者购物篮,”von Massow解释说。
例如,一瓶橙汁可能被标注为“加拿大加工”,仅仅因为它是在加拿大灌装的,或是浓缩汁由加拿大公司加水调配的。
相比之下,“Product of Canada”(加拿大产品)标准更高,要求几乎所有原料、加工和劳动力(98%以上)都来自加拿大。而“Prepared in Canada”则没有此类门槛。
在Loblaws门店中,贴有“加拿大加工”标签比例最高的品牌包括Schneiders、Liberté 和 Club House。
Soberman和von Massow都指出,消费者也应考虑自己愿意遵循的标准。von Massow说,他目前努力只购买“Product of Canada”商品。
“我老婆甚至告诉我不能再吃我最喜欢的麦片了,因为它是在美国制造的。”他说。
“买本地”运动在全球兴起
在渥太华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消费者正在抵制美国产品和旅游目的地。
Soberman指出,想完全避免购买美国公司产品其实很难,因为许多“加拿大品牌”已经被外国公司收购。
例如,Liberté 和 Club House 虽然起源于加拿大,但现在分别属于法国乳制品合作社 Sodiaal 和美国公司 McCormick。
Loblaws门店中有很多商品来自Kraft等品牌,这些品牌虽然不源自加拿大,但一直强调其与加拿大的联系。
Loblaws在邮件中表示,所有商品标签均遵循CFIA指南。店内枫叶符号意味着商品为“加拿大加工”。至于为何网店使用这个标签,并未说明,但也指出部分产品在包装或货架上还会标有“Made in Canada”(加拿大制造)或“Product of Canada”。
“我们每天都会更新成千上万件商品,虽然尽力保持准确,但难免出错。”邮
Voilà平台超五分之一商品被标注为“Shop Canada”
Voilà是Empire Company Ltd.(Sobeys母公司)旗下的在线订购平台。Marketplace调查发现,22%的商品被标注为“Shop Canada”。
Voilà官网写道,该标签适用于“使用本地和进口原料在加拿大制造”的商品。
根据CFIA的说法,对于食品而言,“Made in Canada”意味着商品在加拿大完成了“实质性转化”,即使原料不是本地的,也可以使用该标签。但标签上必须注明是否使用了进口原料。
这也是“Made in Canada”与“Prepared in Canada”的主要区别。
另外,对于非食品类产品,“Made in Canada”要求至少51%的产品在本地制造;但在食品标签上,CFIA并未设立类似门槛。
Marketplace还发现,Voilà平台的标签使用也不稳定。
例如,3月17日,该平台上近35%的商品带有“Shop Canada”标签;而到了3月24日,这一比例已降至约22%。
Sobeys回应称,“Shop Canada”标签是根据客户需求人工添加的,有时会出现错误,但公司会尽快修正。该标签涵盖100%加拿大产品、Product of Canada和Made in Canada的商品。
Sobeys还补充说,过去一年其商品中约有12%来自美国,“但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替代来源,预期这一比例将下降。”
Mackay表示,现在他购物时会特别检查每个标签。
von Massow也表示,希望各大超市使用统一标准来标识“加拿大商品”。
“Made in Canada” vs “Product of Canada”
CFIA也在3月中旬提醒食品行业:有关食品产地的虚假或误导性标签将面临查处。
“这提醒大家,虚假或误导性的产地标签违反加拿大法律,会损害消费者信任。”CFIA在3月14日发声明称。
CFIA告诉Marketplace,自去年11月以来,该机构收到60起关于食品标签产地的投诉,其中54起发生在2月和3月中旬。目前已经对其中19起进行调查,发现6起不合规。
CFIA强调,零售商必须确保标签和广告信息真实准确,机构会严肃处理标签问题。
Soberman和von Massow提醒消费者:不要仅凭一个枫叶或加拿大国旗图案就断定商品“完全是加拿大的”。
他们还建议消费者先明确自己的购买目标。
“你得先决定,是想‘买加拿大的’,还是‘别买美国的’,”von Massow说。
如果你确实想支持加拿大本地商品,那么要考虑自己的标准。例如,挑选“Product of Canada”产品意味着可选范围很小,而“Made in Canada”或“Prepared in Canada”则灵活得多。
另外,也可以使用一些手机App或参考CFIA提供的视频和指南来识别真正的加拿大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