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患者在增加 胃癌为何盯上当代“打工人”?

搜狐健康+-

“中国胃癌发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年轻患者占比在增加。国家癌症中心肿瘤防范监控数据显示,近五年来,35岁以下患者占病患总数的6%—11%,发病率相较30年前翻了一番。”11月29日是胃癌关爱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生周爱萍教授提醒,胃癌发病率年轻化值得大家重视,年轻人要护“胃”健康,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伤胃行为,及时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做好胃癌早筛,对早期症状提高警惕。

同时,周爱萍教授指出,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中国胃癌治疗已经进入精准靶向时代,确定对应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可助力晚期患者找到相对应的靶向、免疫药物,实现精准治疗。

胃癌“爱上”年轻人

中国是胃癌大国,患者人数约占全球40%以上。2022年中国新增了约35.9万例胃癌病例,且胃癌的死亡例数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

虽然防治形势严峻,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中国胃癌的整体发病率正在走“下坡路”。周爱萍教授指出,这主要和饮食习惯的改良、大众健康意识增强及早筛手段普及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公众有意识地减少了对霉变食物、高盐食物、亚硝酸盐、酒精等伤胃物质的摄入;另一方面,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癌前病变的及时处理、胃镜的推广等对降低胃癌发病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整体发病率降低相反的是,年轻人的胃癌患病率在升高。“熬夜、饮食不规律、重口味饮食、外卖、深加工食品、方便食品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特别是熬夜时,胃肠道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不断分泌胃液、消化液,对胃粘膜持续刺激,还会扰乱免疫功能。此外,早筛早诊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年轻人胃癌早发现、早诊疗的机会。”周爱萍教授总结说。

早期患者比例低,症状不被重视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中晚期占比高是“中国式”胃癌的显著特点。与“三高”这一特征相伴的,是中国胃癌诊疗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的“三低”困境。尤其是早期诊断率低这一现状,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全球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大半都来自东亚地区,以中国、日本和韩国尤为严重。但在日、韩两国,胃癌确诊患者中有70%为早期,中国则相反。要知道早期胃癌可以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患者生活质量高、花费少;然而,一旦胃癌进入进展期,分期越晚,患者的5年生存率越低,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并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周爱萍教授解释说。

为何胃癌难以早发现?周爱萍教授表示,早期胃癌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隐隐疼痛等表现,跟胃炎很像,有些人吃点胃药能缓解,也就忽略了。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就已经进入中晚期了。因此,提高对胃癌症状的认知,积极进行大便潜血实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经典的胃镜检查等筛查项目特别重要。

周爱萍教授提醒,平时可以多观察大便颜色,如果频繁出现黑便,往往提示上消化道可能有出血。如果还伴有不明原因消瘦、上腹部不适、贫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排除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精准诊疗,分子分型先行

现如今,肿瘤已经进入精准、个体化、综合治疗时代,胃癌也不例外。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胃癌相关分子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为胃癌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胃癌诊疗路径中,指南常规推荐检测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缺陷(MSI/MMR-d)。其中,HER2 阳性胃癌约占中国全部胃癌的13%-18%,具有极强的侵袭性、治疗难度高。

目前,对于HER2阳性胃癌,临床上可使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HER2高表达患者在治疗时首选HER2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对于免疫高表达的患者,化疗联合抗HER2靶向药物,再联合免疫治疗,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据周爱萍教授介绍,近年来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发展,后线治疗也开始进入了精准治疗的时代。ADC药物将具有靶向性的抗体和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毒性药物链接成一体,如同“魔法导弹”高效精准杀伤肿瘤并有助于降低全身毒性。

“精准诊疗,分子分型先行。”周爱萍教授指出,患者进行免疫组化、基因分型等检查都是为了制定个体化的精准策略,以达到最合理的治疗目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