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 长期用或致癌?
陈先生自去年开始,就陆续出现嗳气、胀气、没胃口等症状,经检查很快就确诊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吃药吃了大半年,情况有了一点好转。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这个事情,听说现在有牙膏就可以治疗,而且价格优惠,很多人用过效果都不错,于是他也心动的下单了一支回家用。
牙膏用了一个多月,想着幽门螺杆菌应该少了很多,然而复诊的时候结果却截然相反,他很疑惑,牙膏不是有治疗功效,怎么越刷感染越严重了?
上个月,江苏省消保委公开了关于牙膏市场的调查结果,发现很多消字号械字号牙膏产品在宣传中,经常标榜不实的医疗效果,诱导消费者购买。
对此中国口腔用品协会强调,凡是消字号、协字号、药字号口腔产品,标注有医疗作用的,都属于违反法规行为。
比如市面上常见的牙膏“功效”——防蛀牙,也是常用手段,如果对蛀牙有了解的朋友应该就知道,蛀牙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牙体受侵蚀的一个慢性过程,而且牙体一旦损耗,就无法自我修复,只能靠专业的补牙填充材料进行修复,刷牙最多能预防蛀牙,而不是治疗蛀牙。
还有一种说法是牙膏能抗幽门螺旋杆菌,其实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人体胃部,牙膏刷牙只作用于口腔,可能有人说口腔内也有一定的幽门螺旋杆菌存在,但别忘了,口腔也是多种菌群共存的综合环境,而所谓的抗菌牙膏,往往添加了广谱抑菌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得不偿失。
二、牙膏成分致癌?有科学依据吗?
此前,网上盛传牙膏中含有致癌成分,搞的人人自危,但这些成分真的有致癌风险吗?其实还真不一定。
•
这种成分是常见的漂白剂,被常用于美白牙膏中,认为可以通过刷牙把牙变白,后来又研究发现过氧化氢也会对口腔粘膜产生致癌效应。
但任何东西只要适量原则,其实也不会产生太大损害,而且牙膏中添加的过氧化氢往往很少,就算每天使用,也不会穿过人体的防御机制,更不用说毒性。
•
都说牙膏中添加了微塑料,认为塑料残留会损伤口腔粘膜,长期下来容易产生持续性伤害,增加致癌风险。
但实际上这些直径<5mm的塑料颗粒主要的作用其实是为了增加刷牙时的摩擦力,帮助去除牙齿上的污垢和色素,而且这种成分还不止添加在牙膏中,很多化妆品也会使用这种成分,用来增加产品的粘稠度和质感,甚至人体中也会产生这种微塑料颗粒。
尽管如此,还有有一些牙膏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 三氯生
含三氯生的牙膏,比如市面上常见的抗菌、防蛀等牙膏大多含有此成分,根据研究发现,三氯生是有一定致癌风险,在动物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三氯生对结肠炎症和相关结肠肿瘤的不利影响;加上三氯生如果喝含氯的自来水反应后,可能会产生氯仿,增加肝癌风致病风险。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牙膏用原料规范(GB22115)》,对牙膏使用三氯生成分规定用量不得超过0.30%。
• 二氧化钛
这种成分多以食品添加剂出现,按标准添加一般不会产生太大损害,根据《牙膏用原料规范(GB22115) 》中标准规定,牙膏中的二氧化钛最大历史使用量为2.0%。
三、刷牙不刷到这个关键地方,等于白刷!
除了牙膏,刷牙也有技巧,但事实上很多人刷牙方法都忽视了一些关键区域,比如牙齿和牙龈相接的区域最容易藏污纳垢,不注意清洁,容易软垢堆积,滋生牙结石,长此以往,牙菌斑不断侵蚀,牙齿容易出现蛀牙、牙周病、牙龈出血、萎缩,甚至掉牙等风险。
此外,还有很多习以为常的刷牙习惯可能也存在误区,平常生活里也要多多注意:
1、刷牙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很多人以为刷牙时间越长,清洁的程度越高,但刷牙并不是量越大越好的事情,相反,刷牙超过5分钟就可能刺激口腔组织,导致牙釉质损伤甚至形成楔缺,一般建议刷牙时长在2-3分钟为宜。
2、挑选牙刷有“硬性指标”
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冯剑桥教授表示,刷牙的牙刷也有要求,想要刷的干净,牙刷要挑选小刷头,刷毛长度是两颗门牙的1-1.2倍,高度和门牙高度差不多,刷毛硬度不宜太硬也不宜太软,用刷毛轻按手背,来回轻蹭,感觉不会不舒服。
3、有牙就要坚持刷牙
有些老人上年纪后,因为缺失了很多牙,早早戴上了假牙,对待刷牙这件事就不认真了,甚至有些牙都不刷,直接漱口,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虽然牙没了,但牙龈、牙槽骨还在,还是需要保护好我们的口腔环境卫生,建议可以餐后,用细软牙刷轻轻刷洗和按摩牙龈,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总的来说,刷牙不仅是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口腔问题的重要一步,日常注意餐后刷牙、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叶酸保护口腔卫生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