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生夜骑开封,掀全国效仿潮,当局封校严控

RFA+-

河南郑州超过十万名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夜骑开封”活动,引发各地大学生、退伍军人效仿。

这一原本因“灌汤包之旅”而起的夜骑活动,现已演变成跨区域、多阶层的青年行动,场面盛大,引发当局的极大关注并封路封校园应对。

郑州“夜骑开封”活动最早于今年6月中,由四名郑州女大学生发起。她们为品尝开封的灌汤包,决定夜间从郑州骑车前往,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旅途视频。

视频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加入。一时间,郑州的夜骑队伍从小规模行动发展为数十万人的参与盛况。

有学生沿途高喊各种与吃灌汤包无关的口号,如“中华民族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

郑州一位退休教师贾女士周日(10)晚间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郑州到开封的公路上,人山人海:“我估计20万人也不止,郑开(郑州至开封)大道人多到不得了,学生直接从学校走的,共享单车都被骑走了,不让骑车的就徒步。他们(政府)紧张得很。我觉得大家上街散步,有什么好紧张的。”

至11月8日凌晨,夜骑活动达到空前规模,来自北京的六百多名学生聚集在郑州高铁站,参加前往开封的活动。网络视频显示,参与者除大学生外,甚至有退伍军人群体,他们纷纷举起旗帜,其中有人喊出“自由”口号。

退伍军人们在骑行中豪言:“火箭军八年,夜骑开封,冲!”,“五年空军,退伍不褪色,夜骑开封,走!”夜骑开封俨然成为了一场彰显青年力量的象征活动。

山东一位博主在抖音发视频说:“学生夜骑现在不仅仅在河南高校严查,山西、陕西也有通知了。据我看到的视频有山东、天津的学生也要行动,现在有打出国旗的。”

全国范围效仿行动兴起

不仅是郑州,多地大学生纷纷效仿夜骑行动。在北京,有大学生骑行前往天安门,但遭到警察设置路障阻止,于是从北京市内骑到天津;南京数万名大学生骑行至安徽巢湖,甚至更远的马鞍山;成都的大学生则前往都江堰;武汉大学生的目标是东湖凌波门;西安的大学生夜骑至咸阳。对此,有网民称之为“新一波学潮大串联”,认为这是中国青年自发探索“结社自由”的尝试。

当局封校、封路、锁车紧急应对

面对这一全国性效仿潮流,中国当局表现出高度的警惕和紧张。

贾女士说,从9号开始,郑州各大学实施封校措施,禁止学生外出:“都让学生回去,而且回去之后,这一段时间不允许(学生)外出,回学校就出不来了。校园里面向辅导员等发了许多内部通知,这在网上都能看到,就说你的学生必须回去(学校),如果不回去就要处理,比较严厉。”

11月9日,河南当局发布紧急命令,要求多所高校封闭管理,不准学生离校。同时,各地教育部门纷纷下达禁令,禁止学生参与骑行活动。山西省教育厅紧急通知各校排查是否有学生计划前往河南,甚至在太原下令禁止学生离开市区。

郑州另一位教师李娜告诉本台,她对学生们快速自发组织的这次行动感到震惊。她说:“我很震惊。这件事我们先不做政治立场判断,至少说明大陆年轻人非常渴望参与公共生活;第二,他们组织性很强。他们那种交流在如此控制严密的情况下,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联系起来,而且是浩浩荡荡,全国学生都响应了。”

在“夜骑开封”的发源地郑州,上周六,交管部门已经实施交通管制,封闭了一些关键道路,阻止骑行队伍前进。同时,各大共享单车企业如美团、哈啰、青桔等平台也被要求协助限制超区骑行,触发语音提醒并强制锁车。

“夜骑开封”官方定性为“政治运动”

山西等一些高校更是直接以“政治运动”定性夜骑行动,发布恐吓性通知,警告学生参与活动可能对未来的前途产生严重影响。部分学校的辅导员向学生传达禁令,试图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远离夜骑行动。一位高校工作人员透露,学校方面已开始统计参与人数,并计划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李娜说,官方将此次活动定性为“政治运动”,甚至归咎于“境外势力”是为强行镇压找借口。她说:“年轻人的组织力量不是第一次显现,第一次是白纸革命,二是万圣节,他们似乎有一套特殊的交流方式。”

自由的呐喊与青春的抗争

山西心理医生李美瑶对本台说,此次大学生聚集开封吃灌汤包,是一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式:“因为心中三年疫情的压抑始终没有找到释放点,我骑一辆车去开封吃一次包子。”

尽管当局加强了对夜骑行动的封禁与控制,但是许多青年人却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支持和不满。他们认为夜骑不仅是一场冒险之旅,更是一种青春无悔、勇敢表达自我的象征。一位网名写道:“青春无悔,年轻人就该有年轻的样子!”另一位评论则称:“管得着吗?非要把年轻人圈养起来?”

当局对大规模自发聚集格外敏感

河南学者巩先生认为,当前中国政权在面对任何大规模自发聚集时,都显得格外敏感和焦虑。他对本台说:“这件事本来是一件娱乐性的活动,几个青年学生去开封玩,但为什么立即得到响应,那是因为这些大学生长期以来被社会所隔离和封闭,他们很少有参加公共事务的机会。这次是他们在公共空间自我释放,自我体现,自我实现价值展现的重要机会。”

巩先生表示,中国青年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推动力,其勇敢的行动往往蕴含着不满与诉求。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上的共鸣和效仿更容易激发大规模的“集体性反应”。因此,这一夜骑潮的兴起,也被视为中国青年对结社自由和表达自我的探索和尝试。

0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很多被固化了的中国平民老百姓都可以效仿,越来越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