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推迟揣测过早 习近平或还没完全做好决定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未像过去那样在10月、11月举行,引起媒体揣测。但伦敦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曾锐生向德国之声表示,这并未违反中共规章。鉴于中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习近平很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考虑如何决策。
曾锐生教授认为,很可能习近平还没有完全做好决定,如何应对经济形势
谈及媒体有关中共推迟三中全会的揣测,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主任曾锐生教授向德国之声表示:"我觉得媒体的揣测是完全过早的。二中全会是2月底召开的,他们有一年的时间来举行三中全会。还有两个半月的时间。"
曾锐生同时表示,习近平不是一个遵循惯例和宪法常规的领导人。
2018年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也未按惯例在当年10月、或11月举行,而是2月举行,与此前的二中全会仅隔了一个月。当年的二中全会讨论了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三中全会则通过了向两会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选建议名单等。
曾锐生分析说,很可能习近平还没有完全做好决定,如何应对经济形势。
中共三中全会传统上是关乎经济政策路线。
曾锐生还表示,对于中共领导层,"我们已经不再称之为'集体领导制'了。'集体领导'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最高领导执政',或者实际上是'强人政治'。所以,如果老板说还没到时间,其他人谁会敢跟他说,你没有达到西方记者11月或10月举行三中全会的期待?"
对于有关习近平因党内权力斗争而推迟三中全会的猜测,曾锐生教授并不认同:"给我一些证据证明有真正的权力斗争。谁和他(指习近平)权力斗争?"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今年去世,有分析认为,对习近平的最后一股平衡的力量消失了。
曾锐生教授则认为,去年二十大就已极为明显,最高层没有任何人属于习近平以外的任何阵营。"整个共产党成为'习派'。过去的'团派'或'上海派'还有谁在?都下去了。"
"即便是李克强。大家记得胡锦涛在二十大上被带走的一幕。李克强当时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他看上去非常尴尬。他尝试不动声色。当然更不会说什么或做什么。"
中国经济可能三十年来未有之疲弱
曾锐生教授表示:"中国经济处境可能有三十年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了。中国经济上次这么疲弱是什么时候?那是1988、1989年初的时候。经济非常弱,充满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考虑,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不是为习近平辩护,或者说他做的是正确的。但这并不那么难于理解。"
曾锐生教授还指出:"回到10月、11月,他(指习近平)不知道他在旧金山会收到怎样的反应。所以他至少会想等到旧金山之后,更清楚地知道,与美国人方面会怎么发展,以及与欧盟方面会怎么发展,再决定在经济政策方面做怎样的表态。对于一个经济不好、需要想出办法应对的国家领导人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三中全会如果召开,能否推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应对中国经济问题,曾锐生教授表示:"我希望如此,但我也没有看到这样的证据。他(指习近平)能否推出一些合理的政策,还有待观察。经济不好,也有很显著的结构性问题,需要应对。迄今为止,我们还没看到他想出什么主意来解决这些问题。"
习近平近日的一些表态和行程引起媒体关注,比如对外资表示欢迎,以及视察了上海。中国还举行了首届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那么,改革、市场会对接下来的经济路线走向有多少定调?
曾锐生教授表示:"习近平对市场的态度一直是非常明确的。他要市场出成果出效果,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在根本上是自相矛盾的。"
曾锐生教授同时指出,中国经济许多结构性问题无论是不是习近平执政都会存在。习过去十年的政策让形势更严峻。
"房地产泡沫已经酝酿数十年了。经济不平衡也不是新事,早在温家宝执政初期--如今已经近二十年了--就曾表示,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人口结构从人口红利到人口不足,也是个很慢的、逐渐变化的过程。中产阶级陷阱也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过去就存在,习近平的前任都未能解决。"
曾锐生教授说:"他(指习近平)以为他可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但看看现在的情况。他以为可以增加监管,同时让民营企业保持创新和领先,但看看阿里巴巴、腾讯和其它公司。"
各大民营企业的处境似乎都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