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大学被控串通抬高学费 芝大交$1350万和解
突发!芝加哥大学同意支付1350万美元,就该校面临的“价格垄断”指控达成和解!
去年1月,该校被指控与其他16所大学串通,限制对学生的经济援助数额,并抬高了学费。5名发起本次诉讼的毕业生均曾经就读于这17所高校。
这17所大学都曾是一个古老组织“568校长集团”(568 Presidents Group)成员。随着官司进展,这一组织于去年年底解散。
还有16所大学正在努力应对指控,包括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布朗大学、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乔治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
美国大学学费这笔经济账,究竟怎么算?
568校长集团又是什么组织?为何会卷入大学学费官司?
01
“20年间,超过17万名本应获得经济援助的学生甚至被多收了数亿美元!”
这份惊人的诉状来自一场2022年1月开始的官司。
16所美国顶尖大学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被控搞“价格垄断”,合谋削减学生的助学金,在录取时歧视低收入申请者,还对出身富裕的学生“特殊关照”。
起初,被指控的大学包括6所常春藤联盟高校: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
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埃默里大学、乔治城大学、西北大学、圣母大学、莱斯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10所高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来被列入被告)
这些院校全都是“568校长集团”的成员。
这一名称来源于美国在1994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568条。该条文的内容是,学校可以使用共通的公式来计算申请者所需要的经济援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司法部就曾指控一些大学操纵学费。其中就包括这16所大学中的很多机构。
这些大学被司法部指责互相串联,当学生被多所学校发放offer时,这些学校会提供“基本上相同金额的助学金”。
美国教育委员会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彼得·麦克多诺(Peter McDonough )说,当年的案子最后能和解,条件是这些学校要采取“Need-Blind”招生政策,即在录取学生时不考虑他们的支付学费能力,只通过申请表、成绩、推荐信等判断是否发放offer。
所以,这些学校得以继续在助学金等对学生经济援助领域保持合作,直到2022年案发。
02
案子的材料表明,这些学校中一些机构似乎没有坚定执行“Need-Blind”政策,在录取时向富裕家庭的学生倾斜,拒绝一些贫困家庭学生的申请。
起诉书中说,这些学校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对17万多名本应获得更多经济援助的学生收取了过多的学费,总额可能达到了数亿美元!
在招生过程中,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明知Need-Blind招生政策却违背原意,将申请者经济状况纳入考虑之中。
举例来说,宾夕法尼亚大学该校招生官员曾说,他们在决定是否录取那些被列入候补名单的学生时,会考虑孩子们的家庭经济状况。
范德比尔特大学在网站上表示,在决定是否录取候选名单的学生时,“需要意识”到经济因素。
这两所大学一年学费都是通常在8万美元上下。
学生一方的代表律师说,这些学校使用一套特定的评估方式,用来评估那些申请者的家境和经济能力,进而能够估算申请者支付学费的能力。
这套评估方式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学校用于援助学生的这部分支出,也是因为这套方式,那些本应得到助学金的学生们支付了更多的钱,有许多家境不好的学生最终没有被录取。
在诉状中,原告们愤怒地控诉,“赋予富人特权和损害穷人利益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被告(指被指控的16所大学)这样的名校堪称美国梦的看门人,所以,他们的不当行为尤其令人震惊,这将阻碍人们通过就读名校实现向上流动。”
这起案件的实质和90年代的案子是非常相似的。
也是因为这样,彼得·麦克多诺形容这次的案子是:
“本来就冒烟的地方最终着火了。”
03
诉讼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诉讼发生后,耶鲁大学发言人曾对记者说,学校的财务政策“百分之百符合所有适用法律”。
而加州理工学院发言人说,他们“对本校的财务援助措施充满信心”。
随着案件审理不断推进,“568校长集团”宣告解散,之前的官网已经停用。
而最近,芝加哥大学同意以1350万美元达成和解。协议正在等待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地方法院的批准。
其他院校的官司还在继续。
在宣布和解协议之前,芝加哥大学和其他被告的大学试图将此案撤出法庭,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法律斗争。
不过,美国司法部和纽约总检察长支持了学生的主张。
作为和解协议中的内容,芝加哥大学将向原告学生支付 1350 万美元,并提供可能有助于起诉其他未和解大学的文件和信息。
原告律师说,和解的金额不仅是对学生的赔偿。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
此类案件第一次出现赔偿和解,这或许会影响其他学校应对诉讼的方式和态度。
截至目前,涉案的其他大学尚未作出回应。
这场涉及17所高校数万名学生的学费官司,究竟会如何落幕?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