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专栏第26夜:大事不好了,我又emo了...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留夏

  “地球今夜不快乐”抑郁症专栏:

  说来可笑,像我这样一个从事抑郁症研究工作的人,竟然患上了抑郁症,颇有监守自盗的意思。各种方法一一试过,才明白个中滋味,才知道以前很多时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于是,在这里以散文小说的形式分享出来,为大家揭开抑郁症的面纱,而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如果地球不快乐,今夜就让这些文字来陪伴你吧!

  抑郁的复发往往不期而至,有时比缘分更叫人意想不到。你以为自己好了,结果出趟门就emo了。你感觉已经痊愈了,实际上尚未阳康呢。

  抑郁的发作有时温婉的如大家闺秀,娉娉袅袅、徐徐而行,以至于让人等得有些心急。但多数时候却更像河东狮吼,病来如山倒。

  一封邮件,一双眼神,一种语气,一点小事,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琐碎,一次又一次触发了抑郁的狂风骤雨。

  (一)躲雨

  暴雨来临,首先要去躲雨。这个时候,站在倾盆大雨中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我每次出门都会遇上暴雨?(抑郁怎么又复发了?)

  为什么我没有带伞?(平日里学的那些抗抑郁方法,临到用时方恨少!)

  躲也没有用,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雨会一直下!(治好了也会复发,那就干脆不治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雨水正把你浇了个透心凉。你说:看吧,就知道会这样!心理学上,这叫做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意思是说:你先是有了一种期待/预言/断言(躲雨也没用),然后因为对它的坚信不疑,你的行动会朝着有利于它实现的方向努力(不躲雨),进而导致它真地变成了事实(淋成落汤鸡)。

  很多人不去躲雨,或许是基于以往的经验。的确,温哥华的雨哪有那么容易就停?我在佛罗伦萨旅行时,遇上一次暴雨,看到路人纷纷躲在屋檐下等雨停。我问身边的大姐:这边的雨是不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她回答道:有时是这样,但这场雨不好说,不过就算它不停,过一阵子也会变小。正说话的功夫,雨已经停了。

  在温哥华,屋檐下躲雨的人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雨不会那么快就停,但这不代表温哥华人不躲雨。那些疾步跑上公交车的人,那些沿着屋檐走路的人,那些在咖啡馆中等雨停的人,那些戴着帽子或把书包举过头顶遮雨的人,以及穿着雨衣、打着雨伞的人,他们都是躲雨的人。没有人,会傻乎乎地站在大雨中挨淋。

  而对我们抑郁症患者来说,躲雨就是自救。

  (二)屋檐和雨伞

  屋檐是心理咨询,雨伞是自我管理。

  暴雨倾盆而至时,往往来不及从包里找出雨伞,我们通常会先找个屋檐避雨。当抑郁和焦虑复发时,自我管理方法有时控制不住强烈的负面情绪,这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咨询。

  如果有固定的咨询师,就尽快预约一下。但是,咨询师的预约往往要排到一两个星期以后,甚至更长时间。在内心无比煎熬的我们看来,这么长的等待时间仿若一个冰河世纪。

  远水不救近火,要解决燃眉之急,还需要一些其他资源。下面是BC省政府罗列出来的心理健康资源列表,包含一系列的热线电话和在线咨询。尝试了在线聊天,等待时间大概十分钟,志愿者非常有耐心,我觉得对于缓解情绪还是有不少帮助的。

  https://www2.gov.bc.ca/gov/content/health/managing-your-health/mental-health-substance-use/virtual-mental-health-supports

  在情绪稍稍平复一些之后,就要找出平时记录和积累的心理学自助方法,来一一进行温故练习。比如,以前提到的转变思维模式、打岔转移注意力、物理降温对抗焦虑等等。这些方法就像雨伞一样,在心理咨询师那里躲完雨之后,总要靠它们支撑着才能走上回家的路。

  (三)咖啡馆

  有时,下雨天不必急着赶路。街边的咖啡馆,也是个不错的去处。

  如果抑郁发作,在等待心理咨询救援的同时,不妨也来试一下其他的方法,比如针灸、按摩、理疗,或者只是简单地去咖啡馆和图书馆里坐一坐。

  我按摩的地方离家很近,下班路上就可以顺道去放松一下。理疗师是个开朗的大姐,做完理疗感觉更加松弛的是我的内心。针灸师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距离有些远,但去一趟既做了针灸又能见一见老友,也是格外开心。

  (四)泥泞的路

  “多见见想见的人,多做做想做的事”这是朋友最近跟我说的话。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尤其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它简直可以被奉为金科玉律,然而,执行起来却发现难度甚高。

  就像雨天那些泥泞的路,总有些是无法避开的。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如意。我就想天天不上班,只看书旅游,显然这是难以长期实现的。

  但,有些路可以绕过去。每当我感觉疲累的时候,当我感到焦虑的时候,当我全身心都在抗拒某件事的时候,我会想起朋友的这句话,然后提醒自己:何必为难自己呢?不去做,天也塌不下来。

  很多时候,面对一条路,我却不知道、不确定该不该走它。

  一个人让我感觉有压力,我不想联系他,但我不能确定是这个人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问题。会不会是抑郁症所致,我在用悲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是不是我的焦虑思维夸大了事实的严重性?

  这些想法的撕裂,让我常常疲惫不堪,但其实,到底是谁的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没有精力去面对这件事、这个人,我有权利选择暂时不见、先不去管他。这不代表我要跟他决裂,也不意味着我讨厌他,不见就只是没见而已。

  如果是好朋友,总是拒绝他们,难免心中愧疚。但只要等到下次相见的时候,多多记着他们的好,愉快地跟他们玩耍就可以了。

  当然,我既已选择了不见,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等到我想见时,他们未必愿意见我。有了这样的觉悟,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不必内疚,被拒绝的当下也无需懊恼。

  (五)止雨

  家人们,今天咱们要给大家推荐的最后一个办法,那可是相当厉害了。下雨嘛,咱们就通过作法,让雨停下来。

  是的,笔者没疯。

  咱既不是雷公电母,也不是萨满巫师,掌管不了呼风唤雨这种高级操作。但是,您有没有想过,这场雨本身可能是假的。

  《三体》里提到人类的物理学家时,打了这么个比喻:养鸡场每天都有饲养员在固定的时间给小鸡们撒食,有些鸡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个粮食从天而降的定律,于是成为了物理学鸡。

  同样地,我们会不会只是一颗小白菜,在某个人家的水池里,头顶的暴雨只是水龙头里冲下来要洗我们的自来水。其实只要拧一下水龙头,雨就停了。

  抑郁和焦虑复发时,那如洪水般凶猛的情绪,会不会是我们自己夸大、臆想、甚至杜撰出来的戏码?明明手里拿着遥控器,我们却还在满屋子打转找开关。

  别人不及时回信息,你就以为是她生气了、她不理我了、我也不理她了哼、她这是要跟我绝交吗、她凭什么不高兴、她难道不记得我是怎么帮她的了吗……其实人家只是去了趟厕所。

  别人让你把话再说一遍,你就责备自己英语不够好、发音不标准、表达不够清楚、说得不够地道……结果你发现他只是耳背,他也经常这样对别人说。

  别人沉默了几秒钟,你就断定他不认同你的观点、对这个方案不满意、想要否决你的提议、不喜欢你、对你有意见……然而他只是在考虑各方因素,几秒之后,就拍板通过了。

  每当发生一些事情时,你习惯了大叫:不好了,我要emo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些时候其实根本无事发生,你emo了个寂寞。

  所以,下次想要emo的时候,可以先等一等。

  等什么呢?等人齐了再开始。

  如果你是因为某个人而抑郁,就等到下次见到他再决定要不要emo,免得你一个人在家要死要活地折腾,人家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是因为某件事而焦虑,就等到你担心的后果真地发生再emo,免得你茶饭不思、惶惶难安地煎熬了几日,却发现平白无故地虚惊一场。

  心理学上对抗焦虑和抑郁思维时,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验证一下这些消极想法的真实性。比如,朋友与你的观点发生分歧后,没有回复信息,你的灾难性思维告诉你:完蛋了,他不会再理我了,以后我们没法再做朋友了。但是,等一下,先别emo。你不妨拿出一周时间,来检验一下。一周之后,看看他是不是真地不再搭理你了。如果你发现他还是你的好朋友,那么就不必郁闷了;如果他真地不理你了,你再emo也不迟。

  (六)很多很多人

  很多年以前,加拿大人一生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数据,就已经高达1/3了。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至少在一生中的某一个阶段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

  心理问题不再只是你、我之间的个体事件,它已经成为了时代的难题。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创伤、社会带来的竞争压力、职场的工作倦怠、繁重的家庭责任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摩擦,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共同面对的议题。

  当我们因为抑郁和焦虑而挣扎的每一个时刻,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爱人、陌生人,同样地在为他们的伤痛而抗争。

  不少人跟我倾诉他们的苦恼,原生家庭不和、亲人离世、分手离婚、工作压力、抑郁倾向……起初,我觉得很无奈也很无力,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我认识的几乎每一位朋友,某种程度都需要心理支援。可是,转而一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相。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我们,都不容易。所以,才要格外珍惜。

  在大雨中狼狈躲雨的是我们,在咖啡馆中惬意读书的也是我们;在无数个夜晚失眠的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一刹那觉得很值得的也是我们;在无人的角落里流眼泪的是我们,在酒桌饭局上插科打诨逗乐大家的也是我们;决定躺平和摆烂的是我们,爬起身来继续奋斗的也是我们;在某一刻软弱想要放弃的是我们,最后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也是我们。

  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很多人在一起努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