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热搜的“北下关小学”,其实加拿大有无数个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支撑我继续收看《脱口秀大会5》的演员,童漠男绝对算一个。高质量稳定的输出,宽广不拘一格的话题,在只围绕离婚、股票、美丑来回耍贫嘴的一众演员中,显得格外亮眼。半决赛挺进赛中,他口中的北下关小学毫不意外上了热搜。引起网民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的,自然是这所小学所代表的,人人怀念的快乐童年。

  童漠男在场上回忆自己童年的“坎坷”经历,小学曾转学7次,一度误以为不是在上学,而是在“闯关东”。原来他小时候有严重的注意力缺陷,他的父母一开始认为,只要转到好的学校,这个缺陷就能自动治愈。结果越是好学校,越是跟不上。

  他发现和同学们没有共同语言。当他还在研究机器猫口袋里有什么卡片时,他的女生同桌在看《傲慢与偏见》,而他的学霸班长在读《资治通鉴》。

  这么一个“各色”的小孩,自然而然让父母产生了教育焦虑。但经过很多次转学以后,有一天父母突然想明白了,不如就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吧。因为凭他当时的智力水平和学习状态,父母担心,现在不快乐,以后怕是很难快乐起来了。

  童漠男调侃,只有对谁有足够的绝望,才能对他做到真正的包容。幽默中又透着那么一丝哀伤。

  阴差阳错之中,他们找到了“北下关”,一所被隔壁重点小学校长评价为“但凡不是对自己的孩子绝望了,谁能送到那儿去”的小学,一所下午三点就放学的学校。

  正是在那里,童漠男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挚友,一生的知己。一位同学将教室的电视拆了装,装了拆,虽然每次都少几个零件,但电视总能神奇地工作。还有一位同学,6年级时就能修车,换备胎,被老师眼含敬畏地称呼为“师傅”。

  台上的童漠男用幽默的讲故事的方式,感激和怀念曾给予他快乐的北下关小学。台下台外的观众们,很多人笑中带泪,或带深情,或带忧伤地,回忆渐渐远去的快乐童年。

  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卷的时代,一旦进入人生这条赛道,孩子们也难逃卷和被卷的命运。

  在重视学科教育的国内,似乎只有学习好,才是真的好。一切脱离“正常”的孩子,都很难被主流认同,而简单划定为“问题”孩子,遭到很多不公正的偏见,老师不爱,同学远离。他们的父母,也因此患上严重的教育焦虑。北下关小学这样的公立学校,也早已成为稀有品种,并早晚成为被重点学校兼并的“改造”对象,让一大批小童漠男这样的小孩儿,成为了“没根儿”的孩子。

  如此,当我坐在大洋彼岸的家里,看着屏幕里童漠男温情的调侃,暗自庆幸,也无比自豪地感叹,在加拿大,有无数的“北下关小学”。在这里,一样会有很多“童漠男”,但他们的父母不用为转学而着急上火,也不用担心他们在学校被冷落,找不到朋友。

  在这里,三点放学的梗是喊不响的,因为这就是普遍现象,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当然,这样做的同时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负担,陪伴的成本很高。三点以后,如何安置孩子,是每个家庭头疼的问题。华人家庭,就会延续国内的那一套,报上很多辅导班,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还是把孩子照着全能优等生去培养的模式。

  而更让我感慨的,是“北下关”小学对“问题” 小孩的包容。确实,注意力缺陷;动手能力强,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却不强,这样的学生,是不被国内主流教育所认同的。而因为人口的关系,因为教育资源不公平不充分等原因,这样的学生,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而在加拿大的小学,对于不同类型孩子的包容,相信所有的移民家庭都有直接强烈的感受。

  像童漠男这样的注意力缺陷(即大家更为熟悉的多动症),大一点的小学都会配备“special need”的老师和助教,专门帮助这样的孩子,在认字、算数等学业上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我的一位西人朋友,他的孩子有阅读障碍,小学时就一直有special need的教师帮助指导课程。他的学习任务也是单独针对他的个例给到他的。而在学校里,其他的时间他依然是那个快乐的小孩,和其他小孩子玩到一起。我从来没有听到朋友关于孩子受到欺负或者孤立的抱怨。

  要知道,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患有阅读障碍。但并不妨碍他创立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他提出的光量子理论,直接促成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他的一系列成就,奠定了理论物理的坚实基础。

  要相信,上帝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就会给他开开一扇窗。

  虽然童漠男小时候有注意力缺陷,但并不妨碍他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又成为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用他有趣的灵魂和清奇的脑洞,为亿万网民带来欢乐。谁又能说,不是那机器猫打下的基础呢?

  在这儿,没有人会对存在某种“缺陷”的人差别对待,反而会从具体的规则上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让他们依然能够坦然无惧地成长、生活。你看停车场的残疾人车位、建筑物的残疾人通道和设施…… 有点扯远了,但道理却是一样的。

  在有着宗教基础的国家里,人们普遍相信,人生而平等。而依着性格、环境不同,孩子们的天赋不同,各有各的长处。尊重他们的成长速度和轨迹,是本地父母和教师的普遍认知,并不是在经历挫折以后,对孩子们“绝望”才产生的“包容”。

  而这儿的小学生,他们的学校生活又是何等的快乐。上学的书包里,没有课本、练习册、课外辅导书、语数外各种卷子,顶多放一支笔,一块橡皮,水杯和午餐盒倒是必须的,看着不像是去上学,倒像是去野餐。上课时,老师带着他们做游戏,手工、劳动,或者给班级同学过生日,很有点不务正业。认的那点字,学的那几个简单的加减,能把信奉“起跑线”理论的中国爸妈急死。可老师们一点都不急,孩子们也玩得高兴着哪。

  在这样宽松的课堂环境下,孩子们度过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童年。这儿教学的逻辑和顺序,迥异于国内的教学逻辑和顺序;学习方法,也完全不同于填鸭式,“做题家”风格。可是,孩子们的天性被最大程度的保留,创意和想象力被尊重和鼓励,动手能力被强调和夸赞。这样的童年,怎么能不快乐?

  如今深陷各种职场卷、生活卷的人们,被现实蹂躏地疲惫不堪,就更怀念那轻松自在的童年时光。童漠男的北下关,是大家对逝去的美好童年的集体回忆杀。

  尽管因为国情的差异,很难说,国内的卷会在短时间内消失,那种单纯追求学业的教学理念依然会大行其道。但,童年只有一次,让它单纯和快乐,有错吗?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