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离世 时代谢幕 可是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世长辞,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众多媒体给出的结论,也是很多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普遍的感觉。

  加拿大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主权虽已独立,形式上女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特鲁多总理第一时间回应,他也带着一众代表团前往伦敦吊唁,并参加了9月19日周一的女王灵柩安葬仪式。这是作为国家元首该有的礼节。在英国伦敦,民众自发悼念女王,彻夜排队,前往参观灵柩的队伍蜿蜒至几公里外。只有身处伦敦,与女王最近的地方,才会有如此氛围和活动。

  可是这一切又与我们,几千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尽管如此,我总觉得如鲠在喉,再不说点什么,就要憋出内伤了。或许,这是我这个中年才移民来到加拿大登陆温哥华,从而自认该与女王有点什么关系的70后,借此抒怀的最后机会了。

  讽刺的是,特鲁多宣布9月19日周一为联邦假日(不是公众假日,此处必须字斟句酌),民众可在此日悼念女王。政府机关、银行、学校一众服务机构,应声关门歇业。消息来得突然,小企业众多的温哥华,一切如常。我的老板郑重声明,没有假日,正常上班。让一些惦记着又有一个长周末的人,很是失望。

  你看,资本家对赚钱更感兴趣。很多人,很惭愧,其中也包括我,只关心是否又能歇一天。而他们的女王,如今也只能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英国女王离世,一个时代谢幕,可是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来到温哥华以后,直接能感受到女王影响力的,是位于Cambie街和西29与37街之间的女王公园,一如伊丽莎白二世本人,优雅高贵。春天盛开的樱花,温柔多姿,灿烂夺目,像女王的笑容。初夏时节,登上公园也是温哥华的最高处,可以俯瞰温哥华城,以及北面的雪山,让人心旷神怡。公园的花卉和树木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栽培,所以一年四季都赏心悦目。一切都与公园的称呼匹配,不负女王的美名。

  如果推荐温哥华的公园,在我心中,女王公园和斯坦利公园是唯二选择。

  而更多的时候,作为移民,女王的形象,就像英国与它的联邦国家的关系一样,时刻彰显着她的存在,可是又疏离陌生。

  女王的头像,是出现在加元的20元纸币上的。不过,随着电子支付的日益普及,使用纸币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我上一次用到20元是什么时候,一时之间竟有些恍惚。以后,纸币的制造,并不会随着女王的离世而改变,可它的作用,也已经不像从前。

  据说政府机构倒是会悬挂女王的肖像在办公室的墙上。作为 Common Wealth of Nations(联邦国家)的一员,理论上要向国家元首,即在任的英国君王效忠。可我迄今还没有机会在政府机构就职,连孩子的学校也是以前偶尔去过,最常出没的地方,大厅、走廊、各个教室和图书馆,印象中并没有女王肖像的踪影。

  所以,当我听说,入籍的时候,要宣誓向女王效忠,我只觉得不可思议,也有点难以接受。从我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的历程来看,让我爱国,是一个被从小灌输,可以理解并接受的概念。但我毕竟成长自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国家,是一个被抽离出来的整体的概念,它不该由一个具体的人物来代表。

  而这,本来就是君主制的特点。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也是英国君王与他的联邦国家为数不多的关系之一。

  不过,我显然又是自作多情了。至少我接触的中国朋友,没有人把宣誓效忠女王真当一回事。他们只会戏谑地说,入籍了,以后去英联邦国家旅游,没有签证的麻烦了。去南边的漂亮国,也是一抬脚的事儿。

  是啊,誓言,哪怕说出口的一瞬间,有多么的信誓旦旦,可以转头就忘。而生活的真相告诉我们,实际的利益才是最让人欣喜和在意的。

  十年前,我登陆温哥华,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已然86岁高龄了。所以,在我们相对熟悉她之后的这些年,女王出现的形象就是慈祥的、优雅的、一年一度准时带来圣诞致辞的,可亲可敬的老奶奶。如果要你向家里的奶奶说句奉承话,讨来她给你的一个私藏的宝贝,谁都会愿意这么做的吧。

英国女王离世,一个时代谢幕,可是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女王去世的话题,是我在办公室主动提及的。如果和同事们熟了,聊天基本可以百无禁忌。这和我刚来时,被提醒不要在办公室提及敏感话题不一样。

  同事说,女王在还是公主的时候,是经常来加拿大的。她的父亲就曾经和伊丽莎白公主近距离接触过,一个没有架子的亲和力极强的公主。

  同事和我年龄相仿,她的父母差不多也是我父母的年纪。他们那一代,从二战的阴影里走出来,有过艰苦的岁月,又亲身经历战后的重建。远在北美的加拿大虽然并没有直接经历战火,但那个时候“日不落帝国”威望正盛。而女王,在战争时期曾从军,帮助她父亲,也就是乔治六世,鼓舞士气,发表电视讲话,担当起了王室继承人的责任,给世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她本人坚毅果敢的形象深入人心。对他们来说,女王不是形式上的君王,而是和他们息息相通,荣辱与共的。

  等到我同事这一代,帝国的余辉已徐徐降落,世界局势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想象。伊丽莎白二世其实从来不怕将王室的一切呈现在公众面前。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聪明的公关策略。那种半遮半掩、欲拒还迎的姿态,增加了王室的崇高和神秘感,又不会完全和公众脱节。再说,这么多年,靠着王室话题为英国带来的旅游收入,也是不菲的价值。要不是疫情,我本来早就想飞去英国旅游,而参观王室城堡,是中间不可省却的内容。

  可是,这样的公关术往往是把双刃剑。女王和她的整个王室家族,这么多年来,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普通民众津津乐道的,只剩下他们的八卦:婆媳之间似乎永不能调和的矛盾,孙媳妇之间的争风吃醋,戴安娜王妃意外去世带来的经年的争论,诸如此类。

  戴安娜王妃于1997年去世。当时因此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还在国内。彼时社交媒体也不发达。对于国际新闻,只是偶尔通过报章杂志了解一二。女王的公关形象据说在那时遭遇了一点危机,但这个,我也是在出国以后才通过其他媒体了解到的。其中包括流媒体网飞(Netflix)播出的热门电视剧《王冠》。

  女王还是成功地度过了危机,依然利用她熟悉并喜欢的公关术。最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依然是一位和蔼可亲、有点古板又不失风趣的老太太。她的过往,和人民同甘共苦过的事迹,对帝国和人民的忠诚,通过媒体传播到千家万户。这些都足够荣耀和辉煌,足以掩盖她曾经对待戴安娜王妃的严苛,对待后辈继承人的厚此薄彼。

  而王室家族的其他成员呢?单说这超长待机刚刚上位的查尔斯三世,他和戴安娜王妃、卡米拉王后之间的三人情,对于普遍有道德洁癖的60后70后生人,不啻是最大的道德瑕疵。他终究没有像他的伯父爱德华八世那样,为了美人放弃江山,以至于给戴安娜王妃造成永久的伤痛。难以想象,在入籍时,要宣誓效忠这样的君王。难道要效仿他自私贪婪,两头都占?你看,我的洁癖又让我义愤填膺了。

  查尔斯注定会是个平庸的君王。这是我的猜想。再看下一代,如果非要在威廉和哈里之间选一个,我还是挑威廉吧。在判断旁人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拿自己的规范和准则来表达好恶。这和我同事不谋而合。早早就定为第二顺位继承人的威廉,从小得到女王的喜爱,就像邻居家那位让人羡慕的孩子,懂事、克制,不让父母操心,至少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如此。他最终挑选的妻子凯特王妃,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设想,普通人能接受的王妃的样子。

  而哈里的公众形象,却有点让人一言难尽。和他的放荡不羁的安德鲁王子叔叔一样,年轻时行事张狂,等到娶妻生子,又引发新的争论。我总感觉哈里被他的美国妻子梅根PUA,或者说他内心潜在的反叛的心理,被梅根激发而一发不可收拾。所有离经叛道的行为,放在美国人身上,似乎很自然。可是放在一贯端庄节制甚至带点刻板的英国人身上,尤其他又是王室子弟,就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了。至少对于我这样也有点古板并崇尚规范的人来说。

英国女王离世,一个时代谢幕,可是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可是,所有这一切,又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和如今的年轻人,好像更没有关系了。

  前几天忍不住和孩子谈及这个话题,问他对君主立宪制(monarchy)有什么看法。

  孩子的反应相当激进,反而让我吃了一惊。按他的说法,君主制(我们只简单提到这个词,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如英国当下的制度)就应该废除,所有王室成员都应该成为平民,土地和其他财富充公。

  这个回答立刻让我联想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我这个70后也相当熟悉的某种制度,心里有些不安,也觉得可笑,是那种成年人自认为洞察人生,看到后生无所畏惧的可笑。我说,可能不用那么激进吧?我也不喜欢君主制。不过或许,我们定个时间线,某段时间之前的财富仍然归他们所有,之后,他们就只能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是不是这样会更好一些?

  孩子一副话不投机不想再和我聊的样子,说,为什么不能像法国那样?(天哪,难道要像法国大革命一样?)总之,我不喜欢君主制,不过我也没有那么在乎啦。

  两代人之间竟然有那么大的代沟了?我虽然也不喜欢君主制,但对于已成的事实,好像也就接受了,从没有想过要彻底地推翻它。查尔斯三世?不喜欢,不去管他就是了。和我的日常生活有关吗?好像并没有。可能让我不舒服的点是,每次王室成员来到加拿大,就要花加拿大纳税人的钱。他们大量的外事活动,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明明很多是可有可无的。

  至于英国的年轻人是怎们想的,《三联生活周刊》曾有过分析:

  “21世纪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冷战,没有体会过伦敦大轰炸的惊吓和战后初期的艰难岁月;全球化、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更倾向于把女王视为某种具体但又不甚切身的象征物。女王在社交媒体、影视剧和报章上依然保持着曝光度,这和她的圣诞祝福以及每十年一次的即位庆祝活动一样,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所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超出人们突破习惯的力量。

  女王的去世,象征着她所代表的坚强、隐忍、忠诚的时代的落幕。而曾经的帝国管辖下的印度,2021年的GDP总量已超过英国。

  女王长达70年的在位,就像落日沉入大海之前的最后那一跳,让人印象深刻,乃至热泪盈眶,但终究,还是结束了。

  女王的曾经,仍然会通过各种渠道让我们缅怀。后女王时代的王室生活,仍然会间或成为我们休闲时刻的谈资,仅此而已。

1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土豆一定要保住附屬英國的關係只因為他曾是總理個人面子大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