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妹子买房还没入住 房子已经跌破成交价

加国无忧+-

加拿大卑诗省一名女子今年5月在素里Cloverdale社区买了一套公寓,交接日是8月初。但是当她的贷款银行在10周后完成房屋评估时,她的房产价值已经低于她的购买价格,结果她只有一周时间要筹出差价才能完成交易。

目前买家和贷款方都在适应利率上升和房屋价值下降,这个例子值得警惕。

加拿大妹子买房还没入住 房子已经跌破成交价

加拿大妹子买房还没入住 房子已经跌破成交价

图源:PHOTO BY FRANCIS GEORGIAN /PNG

未参与这笔交易的一些房地产经纪人指出,在买卖交易合同被接受后,贷款机构花这么长时间来进行评估是不寻常的。

温哥华房地产经纪人Steve Saretsky说:“买房时就要进行评估,尤其是在房价明显开始下跌、利率上升的环境下。”

另一位分析师则表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担心行动过快。

素里的房地产经纪人Mayur Arora.说:“银行花10周的时间做评估绝对不正常。我注意到银行在评估和批准方面反应迟缓。”

他认为,贷款机构希望确保资产价值不会下降两位数百分点,否则他们的贷款会有危险。

25岁的Jacqueline Schaffer于5月9日以$32.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公寓,首付款$6.5万元(20%),并打算在8月4日完成交割。

她说,她在高贵林Propera Credit Union的经纪人直到7月19日才下单进行完整的评估。对方在一封邮件中回复说,以为很久以前已经预约,之后他便在7月12日至19日去度假了。

7月28日,他通知Schaffer,完整的评估结果是$31万元,这意味着她的房产价值比她5月份同意支付给卖家的价格低了5%,也就是$1.6万元,她需要在交割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拿出这笔差价。

最终,为了在本周完成交易,她匆忙接受了信用社提供的$1.6万元信用额贷款(LOC),利率为4.75%,高于她最初的利率3.78%。该信用社最开始给她的利率高达6.7%。

信用社还让她保留了$2,000元的促销现金奖金,并赠送了Canadian Tire、星巴克(Starbucks)、Home Depot的四张礼品卡和一张汽油卡,总价值$175元。

Propera的公关经理Michelle Gagne表示,这一个案不同寻常,但她没有透露具体细节。

她说,Schaffer买房报价时没有附带任何条件,包括没有以贷款为条件,“这与她的预批不符,让这笔交易面临风险。”

“评估过程比往常要长,由于近几月市场下跌,以及她的报价远高于要价和评估,无论评估是在6月还是7月进行,仍会有差异。”

Schaffer说,她的预批贷款额度是$37.5万元,然后她以$32.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要价$28万元的公寓。“当时,市场上所有房子的价格都高于要价,”Schaffer说。

Jacqueline Schaffer的母亲表示,虽然没有人能控制市场,但在这种市场中,贷款机构对购房者有什么责任?

据报道,7月初,大温哥华地区所有房产的MLS基准价格仍高于2021年的水平,但自今年春季以来,随着利率上升和市场销量减少,更能反映实时市场行情的房屋中位数价格一直在下降。

母亲Vanessa Schaffer说:“他们说,他们没有义务决定何时做评估,但我们收到的电子邮件表明,他们知道(市场)下滑,直到她的报价被接受10周半后才去做评估。”

母亲为女儿能够买房感到自豪,她称Schaffer“没有向别人要一分钱”,自己工作并省下$6.5万元,同时住在家里还支付少量租金。

“我希望人们关注这种情况,这样其他购房者不会梦想破灭,银行也会对他们应该采取的程序更加负责。”

0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二楼的更正: 从 e-ValueBC 上可以很清楚地查出同一栋楼或建筑群, 在过往几年 ( 至少 10 笔交易 ) 在 Wyndham Estates 上的单元的买卖成交价格.

  • 游客屏蔽

    素里的房地产经纪人说:“银行花 10 周的时间做评估绝对不正常。我注意到银行在评估和批准方面反应迟缓。” 的确是如此 !! 以个人在大温地区 30 年买卖房产的经验, 当买家下有条件的 offer 后, 最多也只会要求1到2周的时间用来做验屋和贷款的时间, 放贷的机构也同样应该用这1到2周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审核程序 !! 故事中的放贷机构用了 10 周的时间才完成放贷的程序, 实在太过离谱 !! 新闻中少女背后的两栋公寓是素里的 Wyndham Estates, 从 e-ValueBC 上可以很清楚地查出过往 30 年在 Wyndham Estates 所有单元的买卖成交较格, 而放贷机构居然需用 10 周的时间才完成放贷的程序, 也实在太过离谱了 !!

  • 游客屏蔽

    自己住永远是赢家,媒体瞎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