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温哥华,那失而复得的人间烟火气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解禁的通知早已过去几个月,但有些习惯一旦养成,打破它又要花点时间。令人可笑又心酸的是,当初富有争议的口罩,戴上以后重新摘下,似乎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堂食早已普遍,只不过,在习惯驱使和不断提升的物价压力下,外出觅食也变成一个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事情。
尽管如此,还是跃跃欲试,想去重新体验一下久违的烟火气。
而对于坐标温哥华的朋友来说,此处不经意地“凡尔赛”一下,这里平时的一切本就慢条斯理,一日三餐都在家完成也最寻常不过。所谓的烟火气,反而是外面的世界,那种被压抑许久以后走出去,喧嚣繁华的场景,或者朋友相聚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中,体会的快乐舒畅。
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一切只能出现在梦境中,或在朋友圈被回味被调侃。在政策的一张一弛反反复复中,常常中断,偶尔实现,但总是不够痛快。
如今,终于有机会迈出家门,体验失而复得的人间烟火气。
移民以后,只要没有大的节日或借口,外出就餐对我来说是件略显奢侈的行为。不过,大概是长期禁锢以后的报复性消费心理作怪,短短几个月间的外出,比我过去N年加起来还多。
图credit to CISM, Canada International Student Magazine
第一次的外出,乖乖跟在儿子后面。只见他熟练地穿街走巷,来到靠近他学校的温哥华某条大街。傍晚的街上没有多少行人,连车辆都很少,萧杀的模样,一时也分不清是不是和疫情有关。
这是一家装修很典型又很普通的日式拉面店。门外三三两两等着几拨客人,全是年轻人,齐刷刷戴着口罩。彼时,最方便的还是做网上预约,所以我们从容等待。
进入店内,座次之间早已不用隔着老远。每张桌子都是满的。看来不愁客源,生意挺兴隆。我全凭儿子安排,坦然坐享其成。只是戴着口罩点餐,马上又摘下口罩就餐,总是略显滑稽,有点自欺欺人的意味。
拉面味道浓郁,配菜扎实,分量也很足,唏嗦之间已让我心满意足。美味的品尝还在其次,和儿子推心置腹的聊天才真正让我不虚此行。
要知道,虽然早已过了青春叛逆期,平时两代人之间几乎零交流,让我对儿子今后学习工作的的规划一无所知。尝到甜头以后,我又常常找好多借口,哄着儿子带我出去吃饭。
他对学校周边的快餐店十分熟悉,又对日餐和韩餐情有独钟,于是,本想吃点家常中餐的我,又几次光顾温哥华的某些不显眼的角落,走进有点逼仄昏暗的店堂,在局促的空间内,品尝烤串、沙拉、烤肉,价格都在学生仔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并不在意餐食的贵贱,让我欣慰的是,在美食的鼓舞下,在我假装不经意又好奇的询问下,母子之间有了短暂的敞开心扉,我也算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了00后进入大学以后的生活,和几十年前年轻时代的我们一样,同样有迷惘和失落,但更多的是坚定、期待和信心。
日韩料理是我喜欢的美食,在家还经常看着视频学习。但店堂里的低声细语,人与人之间因分寸感而带来的距离感,总给人不够尽兴的感觉。而作为大温“解放区”的居民,又怎能错过这里多如过江之鲫的中餐馆。我更希望在这样的地方找寻念念不忘的烟火气。
经我建议,我们去了一家东北菜馆。东北人的热情好客飘洋过海,落地大温后依然丝毫不打折扣。打开店门,那热闹的气氛就扑面而来。东北大姐的大嗓门和笑脸,铁锅炖大鹅的气势,大口吃才带劲的酱棒骨,仿佛一秒将我们带回十几年前的岁月中。儿子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光顾的东北菜馆,每餐必点的大棒骨,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和已经忘得差不多的汉语,于是集体陷入回忆中。一餐饭吃出了峥嵘岁月稠,时空变换,又岂是一顿寻常家里的饭菜能比的?
吃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贴饼子,纵然岁月无情,往事只可回味,那一刻,尘世中的我们,依然是幸福、满足的。
有句话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前不久,一个不经意的发现,竟让我找到了另一层面的凡尘烟火,又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3号路边上Aberdeen Centre附近的八佰伴超市,随着大统华旗舰店在本市其他地方的开放而日渐冷清。但和它同一层的大排档,即使在疫情期间,虽然顾客稀少,依然坚持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不能说对它视而不见,只能说是压根儿不理不睬。
也许是因为最近对东北菜释放的高度热情,竟然让我发现了拐角的一家东北菜大排档。摊主老板娘嘴上不停歇,见人靠近,就开始推销她家的主食系列。见她和谁都和蔼可亲地侃侃而谈,我也凑上前去。
于是,发现了一片新天地。老面馒头,素馅包子,炸麻花,锅包肉,地三鲜。听着全是最家常不过的主食和菜肴,全是回头客买得多,食材全是她家农场自种的,经她三言两语,几乎每道菜都可以写一页长长的故事。
阿姨有个本事,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她和你就是多年的邻居老友。于是我们你一言我一语愉快地攀谈起来。没过多久,我们神奇地发现,彼此竟得了同一种病,真真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没有口罩的束缚,我们彼此脸上的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惊讶、同情、微笑、大笑。阿姨和我相见甚欢,相识恨晚。这世界那么多人,最怕的就是碰上同病相怜的。于是,迅速地加上微信。本来要买一种尝尝,开始变成买几种。关于锅包肉如何吃的问题,阿姨又奉上建议若干条。听我说只能买回去吃,她又细心地更换包装,千叮咛万嘱咐。
已到知天命的我,要不是怕别人说我神经病(其实在大温,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几乎手舞足蹈起来,像年轻人一样,风一般地冲了出去。
一个普通的会让你无数次擦肩而过且丝毫不在意的大排档,却有着一位温和可亲、看似絮叨实则热情的东北大婶,在温哥华迟迟未走的寒冷里,给人送来了和煦如春风般的温暖。这,不也是我翘首以盼孜孜以求的人间烟火气么?
过去的两年,因为对堂食的诸多限制,人们纷纷选择了网上订餐,送餐上门,饭团、doordash、uber eat等送餐公司运营得风生水起。不过对于很多中餐来说,送餐的食物和进店即食的总是有着很多不同,色香味方面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牺牲。坐在大堂或单间内,和朋友家人共享美食的交流和共同参与,以及因而获得的心理满足,也会消失无踪。
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和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人作为群居动物的属性,注定我们需要适量的社交活动,来满足情感的不同需求。和家人的相处只满足内心需求的一部分,和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交往、回应,建立弱联系的更广泛的社交圈,也是每个普通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在个体自闭的空间内,话语和情绪得不到释放,则容易患上抑郁等心理疾病。这恐怕早已成为常识的常识,在过去的两年中,想要改善,却何其困难。
如今政策放宽,人们的犹豫和观望也一再降低。不管是外出就餐时所能享受到的真切的热闹喧哗,刚出锅的美食的色泽香味,还是无意中出现(发现)的大婶大妈们的热情好客,都或多或少让我们的对外交际的愿望和需求得到了满足。那升腾的烟火气,那热乎乎的话语,就像一把熨斗,熨平了两年来焦灼而不安的内心。
物价飞涨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一概去担心明天该怎么办,似乎并不是最积极的解决办法。上帝都说了,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马太福音6:34)。活在当下,对于俗尘中普通如你我的大众,也许是明智的自我救赎之道。
行文至此,又想起了东北大姐那爽朗的大笑,大堂里沸反盈天的热闹气氛,和大婶那一口亲切的东北话。我已忍不住馋虫出动,想要再次寻找那久违的烟火气。
愿这人间烟火,即使在“居不易”的温哥华,同样能让每个人找回曾经的甜蜜时光,找回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善意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