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今夜不快乐”抑郁症专栏第16夜:欢迎来到荷兰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留夏

  “地球今夜不快乐”抑郁症专栏:

  说来可笑,像我这样一个从事抑郁症研究工作的人,竟然患上了抑郁症,颇有监守自盗的意思。各种方法一一试过,才明白个中滋味,才知道以前很多时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于是,在这里以散文小说的形式分享出来,为大家揭开抑郁症的面纱,而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如果地球不快乐,今夜就让这些文字来陪伴你吧!

  心理咨询师洛莉·戈特利布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讲到她因为失恋去做心理咨询的经验时,记录了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她自身就是心理咨询师,了解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拥有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并且面对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治疗师,而这位咨询师后来对她的人生和事业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但在咨询的最初阶段,仍然有那么几个刹那,她深感对方无法理解她的状况,以至于想一拳头打在对方的脸上。

  洛莉的故事,也是真真实实会发生在每一位抑郁症患者身上的故事。去做心理咨询时,我们总是会期待咨询师能够深刻地剖析问题所在,能够敏锐地捕捉我们内心的每一个想法与感受。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咨询师不会读心术,不可能仅从我们的言语和反应中就掌握全部隐含的信息。

  有些人可能会就此失望,尤其当咨询师误解我们的内心,顿时觉得很气馁,甚至衍生出“没有人能理解我”或者“咨询根本没有用”这样的想法。

  其实,很多人去做心理咨询之前,并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心理咨询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你的目标是让咨询师来揣测你的内心吗?如果咨询师的每句话都让你感到舒服和被理解,那么你的目标就算达成了吗?(类似于一种情绪的按摩服务?)

  我们去做咨询,为的是改善病情、改变现状。诚然,咨询师的理解很重要,当我们的情况被咨询师充分理解时,我们某种程度上不再感到孤单与隔绝,会与咨询师建立起有益的、良好的关系,增加对咨询师的信赖,这当然也有助于治疗效果。所以,在最初几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尽最大努力与来访者建立起一段信任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苛刻地要求咨询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甚得我心”。

  做心理咨询时,也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与咨询师聊过三两次,发现对方的回应不够“硬核”,没有太多的实质内容,这些都属于正常情况。因为咨询师此时的重点,并不是要让你收获大量的心理学知识“满载而归”,而是让你敞开心扉,愿意信任她,能够坚持维持一段长期的治疗关系。

  我的现任咨询师,在与我的第一次见面中,就彻底赢得了我的信赖,以至于后来当各种问题出现时(比如她讲到的某个方法对我没有用,再比如她对我某些情况的判断偏离了事实),我都未曾想过更换咨询师。现在,随着我对心理咨询的了解越来越多,当然也渐渐明白,这些情况与咨询师本身无关,它们是心理咨询的瓶颈。

  第一次见咨询师时,我的保险额度只有500,也就意味着,一年我只能与她预约三次,她体贴地给我打了折扣,至少这样我可以多与她见一次面。这个善意的举动,让我觉得很温暖,感受到她非常愿意帮助我。

  前面提到过,通常在最初的几次咨询中,咨询师不会涵盖大量的心理学知识,而是以建立信任关系为主,但由于我保险额度有限,便直接告诉咨询师,希望能够在这几次咨询中,多了解一些自我管理知识。她听完我的诉求之后,为我简要地讲解了抑郁症的大概情况,并推荐我回去阅读一些抑郁症方面的书,下次预约时有问题再问她。

  回想那几次咨询,我常常觉得不可思议。在短短几次咨询中,我们的话题从抑郁症到工作压力,从原生家庭到人际关系,我的咨询师在每一个很大的话题之下,都给了我一些实质性的指导。至少在当时,每次听完我都觉得受益匪浅。她像是为我量身定做了四场讲座,我是现场唯一的VIP听众,可以随时打断、随便提问。时至今日,我仍然感慨自己何其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在那段时间我们并没有深入讨论抑郁症。后来,更换了工作,保险额度增加,咨询师处理完我的日常“紧急”状况(如人际困扰、工作冲突)之后,我们终于有了时间,好好地聊一聊我的抑郁症。

  至今我尚未痊愈,这并不表示咨询没有用,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咨询对每一位患者的效果是有上限的。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心理咨询非常有必要,尤其当病情比较严重、情绪崩溃时,有一个可以信赖、能够依靠的专业人士来提供帮助,尤为重要。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与咨询师的对话都是以我的嚎啕大哭开始的,咨询师当时说了什么话,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它们在当时或许重要,也或许不重要,我只是清楚地知道,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痛哭之后,我终于发现:其实抑郁症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哭着哭着就好多了。

  但我永远都无法知道,假如在那些崩溃的时刻,没有咨询师的陪伴,我是否也能自行疗愈。咨询师于我而言,就像是新冠疫苗一样,每个人对它的有效性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假如从来不曾有过疫苗,今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在我病情稳定的时候,咨询师于我而言,就像疫情期间家里囤的厕纸与粮食,知道它们在柜子里,我心里就觉得踏实。

  当然,咨询师不是24小时热线电话,崩溃的情绪有时等不及预约。我也有过几次这样难熬的经历,周一的崩溃,周四的预约,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星期二与星期三。尝试打过bc crisis line英文心理热线,效果一般,也企图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好友,得到的回应与关心却并不能安慰到我的内心。好在,最后日子一样也过到了周末。

  想要对心理咨询有更多的了解,建议大家去读一下洛莉的这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面有她作为咨询师治疗别人的故事,也有她作为患者接受咨询的经历,还有形形色色的如你我这样的平凡人所经历的平凡人生,他们的创伤与治愈。

  书里引用了一篇名叫《欢迎来到荷兰》的散文,是一位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母亲,所描述的当生活的期许被现实颠覆时的体验。我读得热泪盈眶,感触颇多,在这里与各位分享一下:

  “当你的身体里孕育着一个宝宝,就像是在计划一场美妙的意大利之旅。你买了旅游指南,做好了精彩的攻略:罗马斗兽场、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威尼斯的贡多拉……你或许还学会了几句简单的意大利语,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激动人心。

  经过几个月的翘首期盼,那一天终于到来了。你收拾行囊踏上旅途,几个小时之后,飞机着陆了。机组人员走过来跟你说:欢迎来到荷兰。

  荷兰?!你大吃一惊,为什么是荷兰?我要去的是意大利!我本来应该已经到达意大利了才对呀。我一辈子都梦想着能去意大利。

  但飞行计划临时有变,你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你不得不下飞机,去买一本新的旅游指南,还得去学一门全新的语言,遇见一群原本永远都不会遇到的人。

  你发现,这里比意大利的节奏更慢,没那么多浮华。等你在这里待了一阵子之后,眺望四周,会发现荷兰有风车,荷兰有郁金香,荷兰甚至还有伦勃朗。

  但你认识的所有人都忙着往返于意大利,而且都在炫耀着自己在那儿过得有多好。在你的余生里你却只能说:是的,我原本也是要去那里的。我都计划好了。

  但是,如果你把生命都浪费在哀叹你没去成意大利这件事,你就永远不能自由地享受荷兰了。”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