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雨季:华人妈妈生活在温哥华的五味杂陈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星河
一
温哥华已经彻底进入了雨季,天气预报常常显示一连串的雨天,绚丽的秋天色彩一点点消失殆尽,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伴随而来的是快速增长的新冠病例确诊数字,人的心情难免低落。不过,五味杂陈的生活仍在继续……
虽然网上购物增加了不少,但一些日常必需品只能去实体店购买,为了更加安全,笔者最近去超市购物都是戴着两层口罩。这一年口罩已经戴习惯,并不觉得很闷。那天去Costco,结账的队伍排得非常长,一个接一个都快排到冰柜那里。默默无言推着车排队,突然发现队伍前进的速度快起来,原来是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员工在忙着疏导客流。面对众多的顾客,他的眼睛里充满笑意,看不出一点烦躁和不耐烦,口罩下的嘴边也应该挂着和善的笑容。这种和善,让你忍不住以微笑回应,紧张的心也跟着稍微松弛一些。
这种担心让人尴尬,新冠病毒给温哥华人与人之间早就习惯成自然的友善、礼貌,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商场进出口也是如此,到底还要不要帮后来的人扶着门,不扶的话不礼貌,扶的话又没有与陌生人保持社交距离。于是,我在商场门口时不时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人还是选择给后来者扶门,但略显犹豫,身体小心地侧向一边……
二
再说说上学吧,随着病例增多,一道道防疫禁令出台,很多家长都希望政府下令关闭学校,但目前尚未如愿。眼看着距离圣诞假期只有数周的时间,我不知道家长的愿望是否真能实现?个人感觉不大可能,因为在许多官员和专家看来,停课会影响这一代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进度,伤害可能比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加严重。另一方面,许多学生的父母双方均需要上班,如果停课,谁来负责看管孩子?这些班对社会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不是说不上就能不上的。
对于孩子上学,几个月来我的心情起起伏伏很多次。一开始不敢让小儿子上学,担心他做不好防护,也担心学校病例激增。当看到病例保持在每天一百多例后,我让孩子在十月份返校上学了。可喜的是,小儿子每天在课堂上坚持佩戴口罩,有时还戴着面屏,比我想象得乖多了。他的同班同学基本上也都听话地戴着口罩,在学校的洗手次数增多,校园里还设置了户外洗手池。放学时,戴着口罩的老师用免洗洗手液给每个学生的手消毒。这些场景,让你看到疫情中的这所小学,每个人都在努力。
但社会上的新冠确诊病例却在快速上升,一百一百地增加。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但我可以做的只能是把提心吊胆的心一次次强行按下去,既然已经决定上学,就坚持下去。因为我们居住在温哥华,不是中国,这就是加拿大人度过疫情的方式。即使再看不惯、再不理解,华人妈妈也只能拼命转型。
我没有办法让孩子再次退回家中,他们生活在这里,必须学会以加拿大人的方式生存。新冠疫情下如此,以后在加拿大遇到任何坎坷、困难,也必须如此,我不可能永远让他们以华人妈妈认为正确的方式生活。
所以,面对一件件事情,我的内心越发五味杂陈。上个月,孩子所上的童子军课还没有暂停,为了尽力保证大家的安全,又能坚持活动,只能选择分成小组在晚饭后户外上课。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小童子军们真是不容易,却一个个很开心,打着手电远足、雕刻南瓜灯等等;大女儿所上的高中曝出一例新冠病例,读到学校发来的邮件,我意识到终于轮到我们了,但只要没有被通知亲密接触,就硬着头皮接着上学。
前一段时间,儿子的小学每天上学、放学都在操场上排队集合。雨中的操场地面泥泞,孩子们打着五颜六色的雨伞,煞是缤纷。在小孩们心里疫情似乎并不是愁事,操心的是家长们。大大的口罩遮住了孩子们天真的笑颜,但开心的说笑声仍时不时传来;这几日,老师从网上发来小儿子上课的照片,他正在写趣味书法,戴着口罩, 眼睛笑成可爱的月牙……
三
2020年,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容易,学生难,家长难,然而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不是更难?尤其是在抗疫战场打持久战的国家,一线人员坚持的真是太久了。不过,令人尴尬的是,我们有多久没在晚上七点钟敲啰打鼓、吹哨鸣笛,为一线人员加油了?第二波疫情,可能把许多人拖得疲惫、无可奈何了。
近日,从新闻里看到令人心寒的信息,有些护士因为工作原因受到歧视,房东担心自身安全,没有为他们的公寓续租租约;医护人员中的有些人无法为孩子获得托儿服务。
更加让人担心的是,卑诗省护士联盟的负责人表示,“百分之四十的护士报告严重抑郁,百分之六十的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的护士目前处于不健康状态,他们负担过重,情绪低落,努力应对疫情给个人和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 与其他普通人不同,医护人员无处可退,他们需要上班,在危险的一线直面新冠病毒。为了照顾激增的病人,护士们还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忙碌,以保持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他们需要时间休息和恢复,但是由于护士短缺,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一位从事社区护理的华人朋友称,“护士一般都是女性,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家外都要依靠这些护士。她们害怕政府关闭学校,这样的话,孩子就没人看管了。很多一线人员都靠孩子上学,才能正常上班。一些护士没办法上班,是因为孩子病了,必须留在家中”。
许多护士在疫情中精神压力很大,越敬业受到的创伤越大。上述朋友提到她的一位同行,在多次出现病例的老人院工作,非常辛苦忙碌,有时感觉疲惫无力,难过地与同事抱头痛哭……
2020年快到年底,被疫情拖了整整一年,已经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所有这些担心、忙碌、心焦、忐忑、压力、痛苦,是不是只能依靠新冠疫苗,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