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妈妈:开学了,怎么感觉送孩子上了战场?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星河
步入9月后,终于开学了,却再也不见往年开学父母那种兴奋之情,四处可闻爸爸妈妈们的纠结之声:到底要不要送小孩上学?在家他们迷恋电子产品,去学校又可能染上新冠病毒,哪条路走下去都不容易。眼看着卑诗省许多天新确诊的人数过百,真希望能自我欺骗,只看到个位数。
如果学校规定孩子必须要上学,所采取的措施能否真正保护孩子的安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就万无一失了?新闻里频频出现其他城市一开学,学校纷纷沦陷的事情,却在接二连三地扎你的心。
不过,这一个孩子上学,另一个孩子不上的,与新冠病毒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拉远多少。如果女儿学校真有疫情发生,一家人肯定谁也逃不过。于是当我一走进商场大门,眼睛就停留在摆在入口处的成人和儿童降烧药上了,立即拿了两盒备用,即使家里仍然存着降烧药。但愿每个人平安无事,但愿所有的药存到过期也使用不上,但愿即使不幸中招,大家也能坚强挺过。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卑诗省现在的确诊人数越来越多,政府仍然不封城。封城、停课、停业当然会安全很多,确诊人数也会随之下降。但现在是九月,不是三月,实际情况有所不同。目前来看,住院人数不多,死亡人数相对少,检测的人数比原来提高,应对疫情的措施大家已经熟悉;商场的药品、口罩、洗手液等防护品也非常充足。也许是这些给了政府和卫生官员信心,不封城我们也能应付得过来。
然而,不管我们坐在什么位置,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谁能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将来是不是再次封城,学校是否会再次停课,现在并不能完全肯定,一切视情况而定。如果卑诗省的学校一个接一个爆发疫情,染病的学生患重病者增多,社会上总体住院和死亡人数也大幅度增加,也许政府会采取新的严格抗疫措施。
一切都是变化的,我们随着变化而变化。几个月前,你能想象公众场合有这么多人戴着口罩么?那天笔者看着商场进进出出的人,几乎老老少少、男男女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心里突然涌出一份感动。都说首次登上月球,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在新冠病毒面前,世界上无论何种肤色、何种文化和制度的人,越来越认可佩戴口罩是预防疫情的有效措施,不同样是人类迈出的可喜一步么?就在数月前,华人戴口罩还被外人嘲讽为这是文化陋习,现在想来当时实在滑稽。一个呼吸道疾病,怎么可能主要依靠洗手、保持距离就能防住?我们用嘴呼吸,而不是用手,病毒在室内传播的强度,社交距离控制不住。
戴不戴口罩的教训已经吸取了,但封不封城、停不停课是不是另一个新教训,目前尚不可知。教训如果真能被人吸取,并做出更改,往往需要亲身经历,没有体验过的痛不是真正的痛,也无法彻底做出改变。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痛之后再更改。
值得一提的是,卑诗省许多学校都在努力积极应对疫情,采取一系列谨慎措施迎接返校的学生。虽然你不能完全相信这些措施,但起码他们的态度是认真的。女儿刚刚踏入的高中生活,和想像中有很大不同。校方绞尽脑汁给学生们安排了特殊时期的课程,从周一到周五上午都是户外体育课,下午分成不同学习小组,两天在学校教室上课,两天在家上网课,一天下午不上课。为了减少学生之间的互相接触,连续数周每个学生都只安排了两个课程,女儿的是体育和科学,其他课下一段时间再更换。这是怎样的高中生活啊?注定留在他们成长的记忆里。
大温各个学区应对疫情的措施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学区,不同学校措施也不一样。小儿子所在小学允许家长选择暂缓上学,同时保留学校位置。也许是该校华人孩子多,华人父母和其他族裔的家长相比,更加谨慎小心。据说这所小学选择暂缓不上学的学生比例,在整个学区是最高的。很有意思又非常现实的文化差异,即使我们长期居住在加拿大,日常及特殊时期的做法和选择,还是有很大不同。
小儿子对暂缓上学这件事,一会儿挺兴奋,小孩子贪玩,不用到学校学习,当然会高兴。但是一会又满面愁容说,“我想和同学玩,但是就算我去学校,也不能和他们玩TAG(一种当地小孩喜欢玩的追人、拍人的游戏),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社交距离,这个原本陌生的词汇在2020年,一步步走进大家的生活,包括幼稚孩童的心里。
我看着他难受的眼神,只能安慰他,“明年就好了,明年你们就能正常上学,可以像原来一样玩TAG了。”今年呢,是百年一遇的2020年,我们只能一个月一个月地经历着各种不同,无论有多么不适应,也只能打起精神坚持下去。
谁让这一代的孩子赶上了2020年,谁让我们这一代父母赶上了2020年?唯有共同走过,即使是战场,我们也会肩并肩一起上,且相信另一个明朗灿烂的开学季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