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还书未果说起 温哥华图书馆借阅新模式开启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庄沈文
刘备三顾茅庐,终三分天下。刘备乃一代英雄豪杰,吾辈不过一介草民,二者自然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二者之所以会牵强扯上点联系,就是疫情期间我也曾有过三顾的经历,但意图不是求贤,而是去图书馆还书。尽管三顾图书馆,结果还是无功而返,始终未能将所借图书完璧归赵。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几年前,我有一次因忘记按时还书,曾受到逾期罚款,虽数额很少,仅几块钱,但毕竟影响了图书馆对图书的正常管理和周转,为此深表不安。汲取那次教训,以后每当借书,我都会牢记还书时间,不敢怠慢。这次也不例外,作为备忘录,我在台历上特别标记了还书时间。
时间过得很快,两本书如期看完了,一晃20 多天也过去了。桌上的台历提醒我,还书的时间到了。我便拿起那两本借来的书,下意识地向图书馆走去。
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步行不到七八分钟,可谓近水楼台。
进入3月中旬以后,疫情已变得异常严峻了。行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只见行人寥寥,周围也比往常宁静了许多。我才猛然想到,图书馆可能已经关门谢客了,应该打道回府。可转念一想,即使图书馆关闭了,其外面的还书口应该还是可以照常接受还书业务。
不曾想,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当我到了图书馆一看,果然大门紧闭,上面写着为防止疫情的传播,图书馆已关闭,至于何时开馆并未提及。看来像往常那样进入图书馆看书、借书是不可能了,也不要说还书了。
图书馆闭门谢客,无法进去还书,总的有地方接纳归还的图书吧?于是,我转身走向馆外的还书口,它就位于图书馆入口的右边,距入口处仅几步之遥。岂料,移步到还书口,也是吃了闭门羹。还书口已经被封闭,上面写明所有的还书业务已停止,直到4月30日。
这无疑如一盆冷水,即刻浇灭了我急切还书的热情。第一次还书无功而返。
既然下次还书的日期已经张榜公布,那就等吧。 我又一次将变更后的还书日期标注在台历上,生怕错过了还书时间。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世界读书日也在疫情的笼罩下黯然过去,没有了往年喧闹的氛围。
计划没有变化快。4月30日那天 ,我又一次携带那两本借书步行到图书馆。图书馆依然关闭自然不用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馆外原先写明届时开放的还书口并没有履行诺言,依旧处于封闭状态。还书口爽约了, 第二次还书只得铩羽而归。
那两本借书如烫手的山芋,总感觉只有早日还回去才会心安。
又经过半个多月的等待,我觉得这下还书的时机应该成熟了。5月中旬,BC省宣布解封,其中就包括图书馆行业。迫不及待,解封不久,我就携书三顾图书馆,馆外还书口封闭依旧,还是不肯接纳我的还书。
三次碰壁之后,我开始反思,疫情之下,如此还书方式,恐怕腿遛细了,也不知那天能够如愿。于是,我将关注的目光从台历转移到网上。
登陆素里图书馆网站,才发现网站上面有一行醒目的提示:为尽可能地减少COVID-19病毒传播的风险,所有分馆(网站显示,素里图书馆共有10个分馆)的还书业务暂停,直到将来等候通知。
看到网站的提示,我不仅为自己三次亲赴图书馆还书的鲁莽举动而感到自责。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但我马上安慰自己,自责也没用,此后不走冤枉路才是正道。
从此,只要想起来,我就会登陆素里图书馆网站,看看那行提示有何变化。手持那两本借书,又一个多月过去,看到那行提示依然如故,我也就心安理得,按兵不动。
6月26日,我意外发现网站上那行提示变更了。变更的大意是,我们各分馆仍然处于关闭状态,但在6个分馆提供非接触式借阅,读者可通过电子邮件或致电与相关人员联系,云云。
看到这一提示,我猜测还书通道或许即将开通。因信息不明确,我并未贸然行动。 当天我抱着探听一下风声的心态,空手悠然漫步到图书馆,巧遇有个图书管理员在馆外的通道上布置Takeout 指示牌,便以社交距离询问何时可以还书,对方回应国庆节后即可恢复还书业务。
还书终于指日可待,新的借阅模式也应运而生。
疫情之下,图书馆何时开门迎客尚遥遥无期,但一种新的借阅模式已经开启。那就是拥有图书证的读者,首先需要在线填写并提交借阅图书表,然后有关图书管理员会负责包装好相关借阅材料并与读者预约提取时间、地点,最后读者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提取所借阅材料。
与传统的借阅方式相比,虽然新的借阅模式存在手续繁琐、无法直观审视借阅材料等弊端,但这对于那些喜欢纸质书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历经三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图书馆终于有书可以借阅了,你会报复性阅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