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仍坚守在工作一线的苦与乐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庄沈文
肆虐的疫情不但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许多行业的经济活动造成巨大的冲击。受疫情的影响,一些行业或者惨淡经营,或者被停工,许多人为此失去了工作。
疫情无情,政府有情。联邦政府及时向困境中的人们伸出了援手。从4月6日开始,那些因疫情而失业,或者被停工、失去收入的人们,可以向联邦政府申请加拿大紧急救助津贴,符合条件的每人每月最多可领取$2000加元,相当于每周领取$500加元,为期16周。
相对于有些行业被停工,人去楼空,作为必要的商业活动,我们公司却一如既往,运营正常。
静水微澜。公司的经营活动虽然表面上看去依旧,但疫情还是对公司内部员工和管理造成些许影响,如静水上激起微微涟漪,波澜不惊而已。
疫情最先在公司激起涟漪始于一华人员工自国内返回。
那时正值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而海外疫情尚未爆发。这位华人员工是利用假期回国过年,乘机返回温哥华之后,他原本打算稍作休整,就正常回公司上班。他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来自国内疫情并非严重的省份,而且回国期间自我防范很好,几乎宅在父母家里,很少外出。
得知这一情况后,有的员工表示非常担忧,担心因此被感染,立即向部门主管作出反映。部门主管不敢怠慢,随即将球踢给了人力资源。鉴于当时政府部门还没有出台从海外疫区归来必须自我隔离的硬性规定,人力资源经理折中给这位华人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建议他最好在家自我隔离一周再上班。
正常要求至少应当自我隔离14天,而人力资源仅仅建议自我隔离一周,这不是自欺欺人,根本无法达到自我隔离的效果吗?有的员工再次向部门主管表明了这种忧虑,有的甚至表示如果这样,他们将申请休假以求回避。
人力资源经理眼看状态升级,只得顺应民意,亲自给这位华人员工打电话,委婉地表达了公司同事对此事的担忧,并建议他最好自我隔离14天再回公司。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这位华人员工还是很知趣,最终接受了人力资源经理自我隔离14天的建议。至此,一场有关从疫区归来是否需要自我隔离的风波总算尘埃落定,得到了平息。
之后,随着海外、加拿大疫情开始蔓延,公司对疫情的重视和防控也逐渐升级。
口罩似乎成了疫情受到公司重视的晴雨表。员工们先是察觉到取用口罩不方便了。以前口罩都是放在一个储存间,员工可以根据需要随意领取,多少不限,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管理。如今口罩成了统一集中管理的对象,员工每次需要都必须到管工处领取。不仅如此,后来一次性手套也被纳入了统一集中管理的对象。
一位员工的突然发烧事件更使公司意识到疫情轻视不得。
3月上旬的一天,这位员工早晨起床后感觉有点发烧,嗓子也不舒服,于是给公司打电话,想请假休息一天。公司说当天他的工作暂时无法找人接替,最好还是请他来。
无奈,这位员工便正常来到公司上班。他坚持工作了两个多小时,感觉发烧症状愈加明显,只得提前打道回府。
回到家中,他立即致电811请求新冠病毒检测,对方简单地询问了几句,说他不需要检测,就把他晾在一边了。
为了弄清病因,这位员工还不死心,他全副武装,穿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亲自驾车到居家附近的一个检测点。工作人员询问完有关信息后告知他,根据卑诗省目前的检测策略,重点对老人和患有潜在并发症、感染风险高的人士,以及医护人员等进行检测。他又一次被排除了检测。
好在半个多月过去,他的病情已经好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可能只是普通的发烧,与他密切接触的员工也没有中招的迹象。
此事虽是虚惊一场,还是把部门主管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开会宣布,公司已经明确,员工以后再有此类症状发生,不得上班不说,还要求在家自我隔离14天。
此外,公司还宣布,员工中间休息、用餐时间不得集中,需错开时间段进行。
以前中间休息、用餐时,员工都是鱼贯而入、鱼贯而出,没有什么社交距离概念。各个族裔休息、吃饭时都愿同族裔聚在一起,例如,华人与华人坐在一起,印度人与印度人坐在一起,菲律宾人与菲律宾人坐在一起,等等。这个惯例谁也不好意思率先打破。错开时间段的规定一出台,正好为同族裔员工分开休息、就餐提供了方便和借口。
虽然个别员工仍心有隐忧,觉得比起那些在家办公的人们,天天去公司上班还是存在被感染的潜在风险,特别是有人乘公交车上下班。但是,大部分一线员工始终持乐观心态,这其中既包含着对战疫的必胜信心,也包含着疫情当前那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