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温哥华港湾+-

留洋派作者生笙  

      截至目前,中国新型病毒疫情的累计确诊人数是77030,死亡人数是2444。

  这些数字也许在下一秒就会跳升,如同一种逼近死亡的暗示。

  这种感觉,是令人恐惧的。

  即便试图了解致命病毒的一切,即便足不出户,我们仍然无法吃下一颗定心丸。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严实的口罩和紧闭的家门之外,等待我们的会是死亡吗?

  没人有会给出确定的答案。

  如果即将面临一张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01

  死亡很沉重,但我们必须要去谈论它。

  此刻,未必不是一个好时候。

  其实大多数人对死亡的恐惧不在乎死亡本身,而是对死亡的未知——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去。

  我们恐惧的死亡,其实是猝不及防的死亡。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将死之人最怕的三个字往往是:来不及。

  因为在真正接近死亡的时候,人反而会趋向冷静和清醒:发现自己还有许多未做完的事,未见的人,或是才想明白的道理。

  我们何不在活着的时候思考死亡,做好在未来某个时刻“离去”的准备呢?

  《西藏生死书》里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的确,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一个禁忌话题。

  大多数人刻意规避死亡话题,忌惮生命的消逝,甚至试图用各种方法延长活着的时间。

  但死亡终究会来,任何人都无法逃脱。

  人活着无论怎么折腾,终其一生最大的安慰不就是在生命走到尽头之时平静,安和,无憾而终吗?

  如哲学家萨瓦特尔所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我们活着的时候“看重”死亡,才会在死亡真正来临之时“看轻”它。

  到那时,所有的恐惧才会随着死亡消失,包括恐惧本身。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2005年乔布斯在母校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时,曾谈及他与死亡的故事。

  他之前曾接受胰腺癌手术,他认为那是此生“最接近死亡的时候”。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乔布斯说:死亡就是生命中一个最好的发明。

  死亡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代表生命的终结,也是一场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02

  死亡是什么样子?活着的时候,很多人想过。

  因为无法预知,所以想起来时总是隐隐不安。

  在韩国首尔,一间治愈机构提供“死亡体验”课程。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参与者们坐在自己的“棺材”旁边写下遗嘱,然后穿上寿衣,躺进棺材。

  一个表情严峻的男人穿着黑色长袍,扮演“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使者”,他把棺材盖上。

  参与者在完全的黑暗中度过10分钟。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治愈机构的负责人郑永门认为,因为生命不可能永恒,所以模拟“死亡经验”很重要。

  他看到很多人在“葬礼”中与自己和解,向爱的人道歉,在体验结束后变得快乐起来。

  他还说,有些已经打定主意要“轻生”的参与者,在体验之后也打消了结束生命的念头。

  体验结束后,这位负责人会告诉参与者:“现在,你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你了。你获得了重生,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很多参与者在谈到“入棺体验”时都表示,那是人生中“最黑暗和孤独的时刻”,感觉很长很长。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里面没有一丝光线,我在黑暗中哭泣,令人窒息!”一位亲历者说。

  “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我还活着!”另一位在参加“死亡体验”之前曾考虑自杀的人这样说。

  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

  而中国也曾是世界上自杀率排名第二的国家。

  有些人恐惧死亡的同时,有些人却主动赴死。

  活着和死亡,哪一个更令人痛苦?这是这一个无法给出正确论述的命题。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最黑暗的10分钟”,结果会有不同吗?

  至少,光还会照进来,我们还活着。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贾平凹在《画人记》里说,人活着的最大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

  所谓“向死而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03

  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名为“死亡晚餐”的非营利性组织(Death Over Dinner),

  其宗旨是鼓励人们在晚餐聚会时谈论垂死和身后之事。

  这个组织的创始人迈克尔·赫布曾提前为自己举办了一场“葬礼”。

  在“葬礼”当天,迈克尔白衫素裹,躺在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无盖棺材里。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朋友们纷纷为迈克尔致悼词:

  一位朋友说:“我担心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了”;

  一位女性朋友尽管知道这不是真的,但看到迈克尔躺在棺材里一动不动,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

  迈克尔15岁的女儿是最后一个致悼词的,当时的情景让迈克尔终生难忘:

  “她把手放在我身上,发表了一份感人至深的悼词。在悼词中,她表达了对我的爱,以及作为一个父亲我对她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哭了。”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葬礼”之后,迈克尔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看法。

  他觉得自己如同获得了“重生”,拥有了人生的第二次机会。他开始积极思考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修补过去40年来犯的一些错误。

  在自己的葬礼上,亲耳听到亲人和朋友表达着对自己的爱和怀念,感慨自己也曾在过去的人生里,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痕迹。

  感谢过往的生命,转而迎向余下的人生。

  如果没有谈论死亡这回事,我们大概从不会知道,此生可能得到的最大的安慰和鼓励,竟来自于自己的葬礼。

  当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谈论和思考死亡,我们会肯定自己存活于世的价值,厘清当下现实中的自己,并给与自己再活一次的信心。

  相反,如果你还没有勇气直面死亡,不如再给自己多一点好好活着的勇气。


  04

  一位美国老人临终前的照片,曾让很多人落泪。

  87岁的老人Norbert Schemm希望在他生命最后时刻被亲人环绕,并且能再喝上一口自己最心爱的啤酒。

  他的这一愿望最终实现了。弥留之际,家人簇拥在他的病床前,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有说有笑,共同回忆曾经度过的时光,并拍下一张合照。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老人的孙子亚当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这张照片。

  他说,这张照片帮助家人们减轻了失去祖父的痛苦。因为有那样的画面,每当大家回忆起他时,都感觉欣慰。

  “我能感到祖父在微笑。他得到了他所希望的。”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死亡教育。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电影《非诚勿扰2》里的李香山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为自己办了一场“葬礼”

  一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决定了他将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我们谈论死亡,试着面对死亡,甚至体验死亡,都是为了找到那个自己最想要的告别方式。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怀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不辜负地活着。

  有人说,死亡不过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一次旅行。

  此刻,请对自己说一句:

  旅途愉快。

如果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你准备好了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