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在温哥华,万圣节吃火锅伐?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饶恕

There is nothing funny about Halloween. This sarcastic festival reflects rather an infernal demand for revenge by children on the adult world. (Jean Baudrillard, Sociologist & Philosopher)

笔者中文译文:万圣节一点都不好玩。这可鄙的节日其实就反映出孩子们内心向成年人们复仇的一股阴火。(法社会学家、哲学家尚·布希亞)

  小孩子吃个糖,被什么社会学家、哲学家说出地狱之火来。真是触霉头。

  其实停下来仔细想一下,又觉得这位法国社会学家说得挺有道理的。Trick-or-Treat?(直译:是给糖还是要被作弄?)这口号让个花臂大叔一个字一个字对你说,你就两股栗栗了。可是让奶娃娇音跟你像唱歌一样有腔有调地唱一遍,你就“哇!好可爱哦!”

  威胁的话由一些娃娃奶声奶气地说出来,这是恐怖片或悬疑片的常用噱头。怪不得美剧CSI(《犯罪现场调查》)和CM(《犯罪心理》)每年万圣节都会拍一集吓死人的剧情。本篇引言这句话就是从一集万圣节的CM里听来的,配合剧情的结果就是让我觉得“坚决不要过什么万鬼节!”哈,吓着了!

  你过不过万圣节?你听我讲完三个故事再决定。

  故事一:从前

  从前,10月31日到11月1 日是古代凯尔特人 (Celts) 的秋收季祭祀日。文字记载叫做Samhain,古凯尔特人可能是今日的苏格兰人的祖先之一。当时他们视这一个时间为一年的中点,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即将迎来黑夜漫漫的冬天。当时的凯尔特人认为,在这期间,人的世界与灵界之间的界限会崩坏,所以灵异世界的东西可能会溜出来。这很像中国的中元节——七月半鬼节。不过凯尔特人并没有想招待死人,他们的祭司点上篝火,烧一些动物庄稼在丘坛上作为牺牲,人们穿上动物头和皮毛做的外衣,以避开幽灵。

  故事二:后来

  后来,罗马帝国入主欧洲古凯尔特人的地盘,当然也就带来了他们的节日:Feralia 和Pomona。Feralia 是罗马人纪念死人的节日,正好也是10 月下旬;Pomona 则是罗马的果树女神节,正好在Feralia的次日。于是,凯尔特人的黑暗祭祀、罗马人的死人节和果树女神节很愉快地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欢天喜地的、活人骗死人、死人吓活人的节日。

  故事三:结局

  公元8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认为当时民间的死人节非常不符合圣经教导,盼望基督徒的坚定信仰会改变当时民间风气。于是,教皇将11月1日定为纪念众圣徒的日子。但是,没想到基督徒并非全都那么坚定和明白,后来他们分不清楚混在一起的日子,就按人自己软弱的心选择好吃的、好玩的、大家都愉快接受的方式去行了。结局就是,教皇所定的万圣纪念日 ——Halloween,(Hallo本是“圣”的意思),如今混成了基督教极力排斥的鬼节。

  如今,每年11月1日的中文新闻中也总会出现某某商场门外小朋友要来的糖里藏有针、刀片、毒品、感冒药……

  很多这样的“新闻”只是“耸闻”而已。我不大相信这种“耸人听闻”。写这种文章的人,你自己试试看是不是简单手工包一包可以做到的?哪个毒贩子或瘾君子大发善心把跟黄金差不多价钱的毒品夹在糖果中免费发给不认得的人吃?也许这种谎言是想把孩子们家长们吓住不要出去玩万圣节这无聊游戏,但是说谎永远都不会是好办法。

  我所在的圣道堂有蛮好的办法:10月31日在教会举行秋收庆丰活动,给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糖果点心,又有健康的游戏节目,孩子们就不想要出去讨糖了。

  也有人告诫我:万圣节夜里,前屋千万不要开灯,门要锁好,人不要在窗前活动,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来敲门了。因为鬼,我得躲着人?我听着就觉得不甘愿。我已经因耶稣的名字成为了上帝的孩子,那我就是“天之骄子”唉!我怕什么鬼呢!哪个鬼敢惹耶稣的印记呢?

  我不怕,所以我每年坐在楼下发糖给敲门的孩子们。每人一小袋无人工香精色素的水果糖,上面订个小纸条:JESUS LOVES YOU! JESUS SAVES YOU! (耶稣爱你!耶稣救你!)来讨糖的大多是不去教会的孩子。

  我发糖,但是我的孩子不出去讨糖。不是我不让,是上帝不让。

  儿子一直在教会长大,听牧师的话,绝对不肯穿道具服装,也不肯出门讨糖。有一年他的朋友正好都想去,他也心血来潮一道去了。我一路跟着,孩子们也没什么害怕,高高兴兴地讨了一小麻袋糖回来。

  当天、第二天、那一周,那晚所有一起去讨糖的孩子全部陆续病倒,并且是当时非常严重的流感:H1N1。

  等儿子几天之后开始好转时,他有力气说话了:“妈妈,我觉得上帝不喜欢我去要糖。”

  我问:“那,以后还去么?”

  儿子:“再也不去了。”

  我们便再也没去要过糖。

  儿子在那一天就帮忙我订纸条、开门、发糖。前天儿子还提醒我:万圣节要到了,买糖!

  中国移民刚来时都很喜欢参加万圣节讨糖活动。他们跟我说,这是西方文化,应该试着去适应。我偷偷觉得,其实是大人也跟着新鲜好玩吧!哈!没啥错。

  但是,既然要适应西方文化,为什么只肯适应万圣节讨糖,却不肯适应复活节进教堂听耶稣受难又复活的事情呢?为什么只肯适应万圣节穿道具服,而不肯适应圣诞节进教会唱赞美诗呢?信耶稣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这才是真正最好的东西呀!

  难怪耶稣说“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 马太福音》7:13)信耶稣蛮难的,祂本身是一个大挑战:凡是不被祂绊倒的,就有福了!(《圣经∙ 马太福音》11:6)

  全球化将许多“洋节”带进华人世界,引出不少争议。其实没啥好争的。拷贝中国北方人总自嘲“过什么节都吃饺子”的模式,我也自嘲一下:“中国人过什么节都吃”——于是过什么洋节土节也就没差别了。跟咱中国人过节,不必争土洋——因为中国人太强大了!教皇没能改变风俗,那是他没认识我们中国人:我们能把平安夜弄成吃中国产富士大苹果的节日!

  所以,哎,万圣节吃火锅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