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溪流漂游 运动起来 真的很“加拿大”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ZZ:在秋天的时候回忆夏天的味道,就像人过中年回忆青春时光,遗憾也能变成一种美,更何况这个和水结缘的夏天并没有什么遗憾。最妙的是,有些已不可得,或者还要等下一个轮回,让人有些期盼,有些落寞。若能让人艳羡,那就是我写这一篇的目的了。
刚来温哥华,就听人说过不玩水太对不起这个地方。就像以前住在卡尔加里,不滑雪太对不起那里的冬天。不过直到今年夏天,才偶然尝试和水有关的活动。
Check in的地方在Lakeside Park,Alta lake湖边,面对地图等待工作人员来讲解路线,就有点发怵了。River of Golden Dreams是一条贯穿Alta lake 和Green Lake的天然河道,弯弯曲曲地穿越山间,中间还有一段断流,并非水流过不去,而是在旱季枯水期船是过不去的,要爬上岸来,自己抬着船步行跨过这段。让我想起德国大导演赫尔佐格的电影《陆上行舟》——crazy,和朋友面面相觑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接受了工作人员“一定会湿身”的警告,租用了巨大的防水袋,把随身的东西都丢进去,租船处还有免费的防滑鞋可以借,虽然脏兮兮的,但后来证明这非常必要。
我们一行六个人,两人一组选择了canoe三只,看上去比轻飘飘塑料壳的Kayak靠谱一点。工作人员简单介绍了浆的使用方法,就把我们丢上湖面不管了。
好在划船的基础还是有的,虽然是太多年前在人工湖上荡起双桨的时代记忆,但貌似只要前后两个人不打架,方向调整好,速度很容易就上来了。
但距离远远超出我的估计。地图上明显缩小了湖的比例,从码头出发,感觉只要往右手划过不远的距离就能看到河道入口,可是进入湖面茫茫一片,当时正好赶上山火的雾霾,湖面一片朦朦胧胧,看不到尽头。在我们之前出发的一队Kayak小到快找不见了,我还执着得沿着湖岸划,指望在就近处立马能发现河道微妙的入口。几次碰壁折返,才不得不接受要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直接横切湖面,向湖的尽头杀去。这个距离从Google地图上看更加直观。
越接近对岸,就见一片芦苇荡铺展开,很多小船聚集又消失在那里,可见是正确的入口了。这里的岸边挨近一些度假屋,三五人群看上去是湖边住客,带着自己的小船或动物造型的大泳圈,漫无目的地飘在湖面,让人艳羡。横穿整个湖面后,肩膀已经因为不习惯的运动有些酸了,未来3个小时的river挑战还在前面等着,有些惶恐。
刚进芦苇荡,便遇上大只鸭子泳圈阻碍交通,看来是湖面躺得不过瘾,便钻进水道,上面的人还招呼我们问可不可以带上她们一程,看样子没有动力的大鸭子本来就是扒着别人的船才进来河湾的。然而我们残忍地拒绝了这种可爱的生物,前方3个小时的河道挑战才刚刚开始呢。
进入河道,世界一下就静谧了。不是说刚才的湖面不安静,而是另外一种声响效果,是大自然占统治地位,人类步入其他精灵地域的那种宁静。这里占统治地位的“精灵”不是别的,是筑起一道道水坝的河狸。
在讲解路线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一再强调河狸水坝将会制造的障碍。进入河道,才发现河狸水坝是这一线路最大的挑战了。 才进入河湾不久,还没从芦苇荡的惊艳中晃过神,就遇到一处水坝,好在这个水坝露出水面很高也挨近河岸,可以下船踩在实地上,把船拖过去。而之后一处接一处的水坝,简直不胜其烦。我们时不时和前面船队拉开距离,置身只有孤舟一只漫漫漂流,和溪流独处的至境,但凡又看到人影船影扎堆,便是又遇到水坝了。
其实水道很安全,正值旱季,水大多很浅,很多地方仅及膝,即使翻船落入水中也没什么危险。问题是我们不想翻船,也不想下船啊!遇到河狸水坝的时候,若是有缺口,还可以借着水流的力量翻过堤坝,可是河狸的工程大部分都太靠谱了,密密实实地拦住整条河道的可真不少,这时候除了从上面搬过去,简直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尝试了保持坐姿在船上,用各种扭曲的动作给canoe减重,以借上水流那一点微弱的力量,真是辗转腾挪,健身房里一点些微功夫都用上了。但都不如直接下船涉水,把canoe抬起来推过去,最简单有效。现在就知道防滑鞋为什么要穿了,为什么会一定“湿身”了,都是河狸给造的一百零八难。
然而困难就是乐趣,毕竟三个小时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没有一点变化和挑战,其间的趣味就要少很多了。但一行赶路的我们也很艳羡隔一段便在河湾深处遇到的漂流“鸭子”,肥鸭泳圈也能进到河湾那么深处,一般都是一众人有kayak再拖行一两只“肥鸭”,他们找到一个稍微宽阔一点的静水处,便歇在那里嬉戏。享受被灌木封闭,世外桃源般的唯美水面。
其中我们碰到一队玩得太嗨了,玩闹推搡时泳圈直接刺到岸边的灌木,噗噗两声,肥鸭就牺牲了。好在他们都是泳装装扮,静水处最深也仅及腰,只是不知道他们少了一只鸭子最后怎么回程。但看上去他们一点不急,反而被自己蠢到爆笑。其实想想,溪流在某些地方和山间hiking trail很切近,因为能不时听到骑行的声音,只要找个灌木缺口,一般都是夜间动物们来水边喝水的通道,就能上岸了。常在这里戏水的人一定很熟悉门道。
我们一路顺畅,从体力上来讲付出真的不多,即使不努力划桨,顺着水流自然漂canoe也能前行。最后三个小时卡着点到达终点,正好赶得上接我们回程的shuttle bus。反而体力付出最大的,是那段“陆上行舟”。
下船的标识很清晰,到达一个码头,就不能再前行了,把船抬上岸,岸边有指引的工作人员,帮忙把船放到简陋的四轱辘拖板车上,如果是kayak,一个板车放两三只都不是问题,这时看Kayak粗糙的塑料壳就好羡慕了。我们的靠谱canoe沉很多,也很长,放在板车上没有那么灵活,一手拖着绳子,另一手还要扶着船头导正方向。拖行的距离并不远,是一段整饬良好可以骑行的trail,也是相当宽了,据说还有人不小心错过回河道下船的标识,直接拖着船沿着trail走回了终点,那真是非常不愉快的经历了。不过拖着船前行,再抬着船走入灌木围拢的小径,从一片很窄的沙滩下船,还真有一点“陆上行舟”的感觉呢,虽然拖车很沉,但头脑被浪漫幻想加持,感受非常棒。
唯一的遗憾是行程未能如想象结束于另一片开阔的湖面,没有到Green Lake,就遇到水闸门,那里有个码头标记为上岸处。这里已经很切近湖畔公园,隔着一条窄路就是停车场,shuttle bus从那里接人回去。我们是最后一批,后面三三两两又上岸几队人,其中还有年纪看上去很大的一对老夫妇,各划一个kayak赶上来。坐上bus才觉得意犹未尽,而在水面上最后一段想的却是能不能按时赶上。果然是焦虑成性,失去了只恋当下的乐趣。
回想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欢脱,有的孤僻,然而爱自然爱运动的天性共通,怎么形容呢,只能说:真的很“加拿大”。运动起来,参与进去,而不只是走马观花拍照留念的到此一游,才是享受加拿大好山好水的最好方式吧,感觉自己还可以再“加拿大”一点。
嗯,下次要去挑战些新项目。
ZZ,前文艺女青年,混迹媒体和时尚行业,喜欢文学和非现实的一切。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开始体验生活的坚实。睁大眼睛记下城市的纷繁众生的哀乐,心怀悲悯,不灌鸡汤。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