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生寄宿西人家庭未必是适当的选择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青溪:为了尽快和学生熟络起来,我一般会在测试他们英语水平的空档顺便和他们聊几句天。话题多半和他们如何尽快适应当地学习和生活有关。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如何选择寄宿家庭对孩子留学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我单纯的想法里,以为中国孩子会选择文化饮食习惯都相同的中国寄宿家庭,没想到这些初来乍到的学生一边倒地选择了西人家庭,并且告诉我,他们的爸爸妈妈认为西人家庭对他们的帮助会更大些。

  然而,工作经验告诉我,是或许家长们想得太单纯了。他们大多只考虑到和西人“家长”接触有利于提高孩子英语水平,有助于孩子了解和适应当地情况,却不知语言障碍有时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和不便。所以,很多学生住不了多久就要求我们帮他们换到华人家庭。

  众所周知,年龄越小学语言越快越容易,只要孩子喜欢社交愿意向人敞开心扉,不怕找不到机会练习英语。事实上,中国孩子英语提高慢往往是因为他们喜欢扎推在一块,不和当地人来往。我有时也为他们不肯练习英语而无奈而烦恼。为了让他们尽快度过语言关,我试图多用英文跟他门交流,但他们竟要求我讲中文,说是英文听得太累。在加拿大留学,真心不乏英语环境。孩子愿不愿意开口才是家长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外,中加两国之间存在的大量文化差异,西人“家长”无法和孩子共情,使尚未了解适应加拿大情况的孩子很迷惑;加之,如果孩子英文程度尚未达到与当地人自如交流的地步,每天生活在一个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的封闭环境下,有时也会造成误会。有从别的学校转来的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在只有西人老师管理我们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校方都是维护寄宿家庭利益,不考虑我们的感受,让我们感到无奈与无助。”我很清楚,其实校方不是不考虑他们的感受,而是根本不懂他们的感受。

  就寄宿家庭而言,由于诸如尊重孩子隐私,要保留自己独立空间,缺乏共同话题等等零零总总的原因,“家长”未必能和孩子产生足够交流和互动。作为孩子,由于语言障碍很多人一回家就躲进自己房间怕见人,甚至连晚餐这个最好和“后妈后爸”共处的时间,也是独自度过。在家庭温暖方面,孩子几乎处于真空地带。单从这点来看,寄宿家庭的语言环境对孩子英文程度的影响并不大,相反,住在西人家庭反而容易让孩子封闭自己,难怪有些住西人家庭的孩子感到文化割裂、精神孤独。

  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西人饮食习惯和我们的不同。我常看见学生拿着西人“家长”准备的生菜色拉和三明治到处求别的同学换顿中国餐。是啊,在中国用来牙祭的pizza和汉堡,若是天天吃,哪颗“中国胃”能受得了?“吃一顿可以,早中晚三餐都吃剩菜面包跟吃草似的,受不了啊。”有个孩子看我每天吃得很丰富,就向我诉苦,还说:“老师,我给您钱,您做自己午饭时帮我多做一份吧。老师,答应吧!”其他几个孩子一听眼睛放光,也立刻附和:“老师,我也要一份。”可我不能担这个责任,万一吃坏肚子麻烦就大了,我只好在偶尔烤糕点时,带点来给他们尝尝。哎,熟悉的生活和饮食是人的基本需要,肚腹管不好“整个人就不好了”。满足基本需要,也大大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焦虑感啊。

  今年国际留学生部的毕业典礼上,有个学生发表感言到:“我觉得homestay比学习还重要,和寄宿家庭相处好很关键。我的第一任住家给刚来的我留下了不太美好的记忆,他们居然偷窃我的钱。第二任住得太远,走路上学很不方便。直到遇到第三任,教我们体育的汉斯老师,我的留学生活才变得美好起来。他的为人我就不用说了,住他家我挑不出啥不满之处。哦,对了,只有一点,就是他的色拉吃太多我现在一说都要犯胃了。你们千万别告诉汉斯老师啊。”台下哄堂大笑,我们知道他在开玩笑,但他的话对其他留学生不失为很好的借鉴,我把他的话记在了心里。

  我真心体谅孩子小小年纪离开亲情的温暖寄人篱下的酸楚和艰难,看到不少孩子或轻或重患上抑郁症很心疼。我要诚实地说:选择西人寄宿家庭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愿望常常败给骨感的现实。中国孩子,特别是刚来加拿大前一两年的低龄中小学生选择入住西人寄宿家庭,总体而言弊多利少。当然,请别误会,我不是说西人家庭不好,只是不适合有些中国孩子。盼望家长在为孩子选寄宿家庭时更多考虑孩子自身情况,根据他们的语言水平,社交能力和性格特点,为他们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青溪,中生代老移民,曾先后定居于多伦多,渥太华,温哥华,熟知并习惯当地的生活,对加拿大真情实况、对旅加中国大陆移民群体有生动、接地气的了解,现为兰里某公立高中国际留学生部助教,中国国内多家媒体撰稿人,专栏作者,致力于向中文读者介绍加拿大文化教育传统习俗、政策制度等等。“把我所知道的加拿大介绍给更多新朋老友”是其最大心愿。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说的非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