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之间,活着最重要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樱乐兮:知道这个沉痛的消息已经有十来天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号称“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的极限咏宁,即一个本名吴永宁的长沙小伙子,在上个月的一次攀爬高楼过程中失手,意外坠亡。1991年出生的年轻人,原本可以有大好年华,实在是令人扼腕。
网友们对极限咏宁及像他一样追求极限运动的人褒贬不一,笔者在这里并不想纠结是非对错,也不想讨论这究竟是寒门孝子的无奈之举,或是小人物想出人头地的悲哀之路,还是圈外人所不能理解的挑战极限的成就感。毕竟逝者已矣,过分去评论甚至消费他的意外,更多的是对他亲人的二次伤害。只是,我觉得特别惋惜的是,根据网上的信息,吴永宁可能是错过了四次可以生还的机会。
其实,我在这之前,是不知道吴永宁的。当一个人付出了生命,才让很多人知晓,这是很悲伤的事情。况且,我们处在资讯爆炸的时代,这个悲剧,被大众短暂地唏嘘之后,转眼就会被其它信息淹没,而当事人至亲至爱的伤痛却是永远的。然而看到这个事情,在惋惜和希望逝者安息的同时,也让我感慨万分。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是敢于冒险,甚至于不会为自己考虑后路的人,就像当年我一意孤行地辞去现在看来也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独身一人来到加拿大。
虽然在生死面前,我来加拿大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决定。但当年的我,确实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不屑于给自己留下回国的余地的。独自一个人来到谁也不认识的加拿大,说起来要是当时生个病爬不起来了,连送医院的人都没有。幸亏我还会说英语,遇到什么事情打个求助电话还是会的,不过刚开始也没有朋友熟人可以求救,幸亏大体上一切顺利。
我不是高楼攀爬这类极限运动的爱好者,但年轻的时候胆子也大过,属于坐一天各种恐怖过山车、大钟摆和跳楼机之类都不会腿软的人。直到同行朋友晕了、吐了、脸吓白了,我也还是照样上蹿下跳大呼过瘾。但我敢放心去尝试这些刺激项目的原因,无非是知道自己全程被拦腰、压腿或压肩等各种安全设施保护着,所以无论怎么旋转和倒挂,我都不怕自己会被甩出去,还会各种张开手臂和大笑。
但后来,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坐过山车时,经常会想到设备可能会出各种故障,会一遍遍检查安全扣到底卡紧了没,骂自己何必找虐,下来有时还会后怕。心理学表明,人到中年,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承担的责任更多,顾虑更多,较年轻时会变得保守,冒险性和创新性也会减少。我还真是用年龄来印证了这一理论,而且不仅表现在玩冒险项目上,更表现在人生的选择和日常生活上。
有一个我至今放不下,却估计永远也不会义无反顾地去做的事情,就是从零开始学医。我一直有个医生梦,但在高考时听从了父母的意愿,学了当年大火的计算机。来加拿大的时候,我是想过要不要趁机让自己圆梦。因为后来正好认识一个加拿大小哥,计算机博士读的快毕业了,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喜欢艺术,放弃了博士转而学了一个设计相关的Diploma(类似国内专科)。但是后来想想,在加拿大即使想做个注册护士,也要学四年,想做医生估计要学到我头发全白了。况且做医生回报再丰厚,也不确定我有资质能读下来,更花不起这金钱和时间双重成本啊。
还有就是,回顾我几年前刚来加拿大的时候,除了前半年没有信用记录,和别人合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家人还在国内的时候,我都是自己住一个公寓房。住的地方是很安静的一个社区,旁边就是大公园,晚上天一黑,外面就没有人了,而我工作学习到半夜回家是常事。幸运的是,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否则说句不好听的,丢了都没人知道。
在这里也提醒一下在加拿大同胞们,这边的负面新闻也不少,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大家平常多多注意安全,除了实在回避不了,少走夜路,远离可能会遇到危险的情境,也别忘了经常给国内亲人报个平安。至于行走在钢丝之上,攀爬在高楼边缘等每次挑战都是拼命的极限运动,希望参与的人们都珍爱生命,多想想自己身上的责任和父母亲人。因为,任何事情都比不过生死,没了生命,还能剩下什么?
樱乐兮,一个倔强的老少女。心不灵手不巧,没有厨艺家务糟糕。最大特点,好读书,不求甚解。全日制学生21年,国内IT女民工。时时感恩平淡时光中的各种小确幸,常常惊喜于“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异国他乡,愿以文字,给予慰藉,给他人,也给自己。
(BCbay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