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联姻,合拍不合拍?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朱敏怡: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一直以来是少男少女们梦中的家园。虽然坊间说,步入婚姻就如同进入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样。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近些年来,跨国婚姻,异族通婚俨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特别是对于温哥华这样一座大杂烩的城市,异族通婚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普通。
笔者有幸结识了两个中西联姻的朋友,也听她们谈起过她们的西人丈夫以及他们的家庭。在她们的故事里,虽然也有摩擦,有冲突,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那种由巨大文化碰撞而产生的障碍,反而感受最多的还是她们与丈夫之间磨合与理解,宽容与爱。
L是我来温哥华最早认识的朋友之一,她的先生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西人。按照L的说法,她先生拥有洋人的外表,中国观点的心。她先生是不完全赞同孩子18岁就一定把他们赶出家门。他觉得要给孩子时间,让他们真正学会独立了再放开。他很感谢他的父母没有在他18岁就赶他出门。她先生的父母虽然离异,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和父母亲之间的关系。他会经常给母亲打电话问候(他母亲目前不居住在温哥华)。他也会在父亲生日的时候去父亲的新家拜访,送上礼物。他不像很多西人那样,18岁以后就不愿意和父母居住,他并不介意和母亲一起生活。其实,他们结婚后一直和母亲居住,直到某日母亲搬到北边的小城镇。
关于储蓄,她老公还是很有这方面意识的。他每月从收入中拿出固定的钱数存入银行,作为紧急储备金。这点在洋人中真的不多见。据加拿大资薪协会的统计,有42%的加拿大人银行户头上是没有储蓄的。另一方面,她先生在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上,那是毫不吝啬地花钱。比如说他已经有几把猎枪了,他可以为了拥有一把更好的猎枪再去花上600加币,尽管他一年也用不了几次。有一次,他看中一辆快报废的老爷车,他硬是花钱把它“请”回家,停在后院,自己特满足。他们为这种事情也争论过几次。后来朋友觉得,她先生的爱好就这么多,平时上班也很辛苦,也就算他自己犒劳自己吧。
关于婚姻和孩子,她老公一直不主张多生孩子。他觉得婚姻的本体是夫妻二人,孩子只是婚姻的过客。与其花更多地钱在生养孩子身上,不如提高目前家庭的生活品质。虽然夫妻俩为这个事情也辩论过几次,闹得不开心。不过最终L还是放弃了生老二的想法。她老公也确实在婚姻中不停地给她制造浪漫,用来弥补她心中的缺憾。但凡L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圣诞节等等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一定会精心准备一份惊喜给L,她现在也是越来越享受这种婚姻生活带给她的愉悦。这和我们传统的观念很不同,我们很少去考虑婚姻的本体感觉。我们的婚姻生活一旦有了孩子,家庭的重心就转到孩子身上,一切为了孩子出发,一如我们大多数移民移居海外的初衷一样。
J是我另一个朋友,她和她的先生相识在上海,现在一起返回温哥华居住。按照她的话说,她的先生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觉得他还不够勤奋,有事没事不上班了,一会儿又请假了。她说据她的观察,这点根本就是偷懒。她告诉我,嫁给老外,不光是要适应他,也要适应他们家庭的相处方式。
他们开始回温哥华的时候是和公婆住在一起的,后来大姑子离异带着孩子搬回来住,所以他们就搬出去单过了。我问她,西方国家孩子离异后也可以住到家里来的吗?不需要自己单独在外面找房子住吗?她告诉我,这其实也是看每个父母的观念,她公婆只是象征性收一点房租。在孩子需要帮忙的时候,家长还是会伸出援手的。
在西方国家,孩子帮父母做事情是否需要支付费用的问题,其实也是各家不同。J说她先生去帮公公院子里除草,公公是要按照小时付钱的。我问她,那不会觉得生分吗?她告诉我,她婆家就是这样的规矩。她的大姑知道J要学会计了,就把自己刚用完的会计书打折卖给她。我很诧异她大姑这种做法。J跟我说,洋人家庭有时候姊妹之间也是分得清清楚楚的,不像我们兄弟姐妹之间那么大方。当然,她先生姐弟两人若在经济上出现困难,父母也会伸出援手的,但是说好是“借”不是“给”,以后要还的。所以,当J回国的时候,她姐姐和妈妈给J钱而不需要她还的时候,她老公也是很难理解,到后来J干脆不和她老公解释了。
说到储蓄,J觉得在温哥华很难存下钱来。目前每个月的开销和收入相抵,基本没有多余的储蓄。她现在完全被老公西化,出门一分钱现金都不带,哪怕买一个面包都是用卡支付。
生活中,两人虽然因为某些观点产生的小摩擦不少,但是两口子的甜蜜远远超过这些摩擦。J的老公只要有空就主动给她做早餐,做宵夜。只要她喜欢的,他都尽力陪伴她。尽管有时候她觉得他买的礼物太过于童趣,但是那份满满地爱却令她感动。她一面说自己像个姐姐一样照顾先生,一面又享受着做小女人的惬意。
在婚姻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地域,文化或者种族的障碍。所需要跨越的不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就像董卿在“朗读者”中说的,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了地,就有了永恒。那么,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合适的你,就有了新生活的篇章。
朱敏怡:70后妈妈,09年离开事业单位移民加拿大,享受写作,画画,做手工的乐趣,找到自我的方式,自得其乐。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