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清华女生在温哥华的故事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兰说:三八节前夕,我在微信美食群提议:“咱们一起过个妇女节吧。“俄尔,毕业于清华00年代的小女生幽幽地叹息:还是过女生节吧。“我问:“你有什么建议?”小女生答:“应该由男生拿主意啊。“在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的清华大学,女生们地位尊贵与天齐。果然,群里立即有男同学响应,”大家聚餐过三八,男生AA分单,女生不用掏钱。”规则一出,立即引起一片欢呼。最后报名参加过女生节者一十七人,其中女生十一人,男生六人。
十一位参加聚会的女生中,有清华女生7位。以本科毕业年份算, 分别毕业于60年代、70年代、80的年代,90年代、00年代。故本次聚会,算得上是清华女生五代同堂了。
聚会时,大家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轮流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正如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都各不相同,却又都烙着各自时代的印记。我特别地将不同年代的清华女生的故事摘出来,略记在此。为了避免涉及个人隐私,皆以师姐或师妹呼之。
大师姐那天穿着鹅黄色的小外套,淡妆,整个人看起来优雅而坚定,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人间四月天》里面的诗句:“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雪化后哪片鹅黄“。在60年代,从清华毕业后的大师姐被组织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沟沟里,和在北京工作的丈夫分隔两地,调北京太难,只好双双迁至香港团聚,十数年后,又从香港移民到了温哥华,重执建筑专业特长,变成了一名成功的建筑商人。回首往事,大师姐遗憾地说:“在我们那个年代,读大学时不准谈恋爱,故青春不如你们多姿多彩。”谈到中国及温哥华生活的比较,大师姐觉得:“在温哥华设立公司做生意,比在香港或者大陆容易多了。”
2)满腹诗书气自华——70二师姐的故事
二师姐的微信名字叫鎏瑁楼主,鎏,指成色好的黄金;瑁指美玉。从微信名字,就能看出二师姐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因从小就喜欢绘画,考大学时,她本想报建筑专业,她妈却认为建筑是跟砖头瓦片打交道,不让,她便报了化工系,去了化工系才发现,学的什么硅土石英混合物才真的是砖头瓦块!大学毕业后的二师姐一直从事技术引进工作,最后却把自己出口到了温哥华。近两年,二师姐重执画笔,只一年多,画的画和写的字已经到达了相当的艺术高度,可以拍卖到一字千金了。
聚餐那天,二师姐的穿着看起来很随意,纯蓝的毛衣,黑底星星的裤子,似乎刚从运动场上赶过来的样子。作为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我很快就发现了她黑黄帽子上的小花,和帽子搭配的小围巾,以及染成粽红色的批肩长发。
什么叫春色满园关不住?满腹诗书气自华。
3)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她们从八十年代走来
80年代的师姐们是微信群里最活跃的那一拨人,唱歌,跳舞、组织数百人的大型活动,偶尔给大家上几堂课,讲理财,讲养生,讲人生哲理,有什么是她们不知道的吗?在饭桌上,她们笑着谈起了刚到温哥华时的艰难,那些靠奖学金度日的日子,那此不得不做杂工的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曾经的万水千山,都化成了乌蒙磅礴走泥丸。
80师姐灵芝姑娘,回顾她的人生阅厉,就是一座又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高山。而她的待人接物,又极具亲和力。既然60师姐都还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我毫不怀疑80师姐们的人生高潮还远没有到来。
4)两个学霸的传奇——90师妹的爱情故事
90师妹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被她的学霸邻居哥哥看上了。邻居哥哥考入清华后,一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不忘记辅导和鼓励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家小妹妹,终于把小妹妹也培养成学霸,双双成为清华人。一栋房子,几个孩子,一生只爱一个人,他们的人生,简直就像是童话故事。而这个故事,和生活的地方,北京或者温哥华无关。
5)上班上学带孩子三不误——00师妹十项全能
00师妹都有中加两地学位,或已毕业上班,或正在高校上学。她们会在凌晨五点起床做高温瑜伽,亦能在半夜留守实验室做功课。她们上班,上学,带孩子,做家务十项全能,和温哥华的西人妇女已经没什么分别了。
写完全篇,我欣喜地发现所有的清华女生都有自己的事业,都在为温哥华的社会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那位60年代的清华师姐,即使你不佩服她事业的成功,也不能不拜服于她耳聪目明脚步轻盈的好身体!
餐后 ,五位清华男士按清华传统分摊了聚餐的费用,清华女生受之坦然,却让我们这些非清华毕业的女生有些不好意思了。
兰说:中年女,祖籍四川,求学武汉,久居深圳。2016年移居温哥华,愿与大家分享心路历程及所见所闻。最大的优点是诚实,最大的缺点是马虎。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