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女人,不抢男人抢什么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芷语:只两个月不在温哥华,朋友A带着妈妈去旅游了、朋友B敲定英国一所名校要去读研究生、朋友C静悄悄地就开起了自己的公司……这群女人,平常吃吃喝喝开玩笑不觉得厉害,却真的把这些听似玩笑的话都实现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温哥华的华裔女人很“厉害”,台湾话来说是有“企图心”,英语用ambitious重了点,但真的非常independent。
我打工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同事”,大部分是出来兼职的大学生,也有部分是高中生而已。休息的时候,有用功的学生就在茶水间掏出课本开始复习,厚厚的书,密密麻麻的笔记,很佩服这种努力的劲头。
比较搞笑的是我有一个“伯伯同事”,有一年报税季在办公室里听他感叹:“我那个读高中的女儿去年一年的打工收入比我朝九晚五坐办公室还要多,她还没耽误学习。”
我同事每次提起这个宝贝女儿,都是又骄傲又羡慕的语气。这个能学能赚的姑娘还有一个“挑战人生To Do List”,上面有诸如蹦极、跳伞、看极光之类的项目,完成一项就划去一项。这些同事年轻时想做未做、现在已无勇气或条件做的事,她的女儿都替他做完了,还不花他一分钱。
何止是小姑娘。我的朋友中也有一些80后行动派。A喜欢一份为新移民服务的工作,就勇敢去申请,结果被录用了。辞掉原来的高薪,跑去非营利机构,说“有点累,但每天都很开心”。
她有谈了很多年的男朋友,但离结婚还差点火候。她去学画画,逢假期去旅游;自己学投资并小赚一本,然后用来当首付买了一套公寓。她的朋友圈男朋友痕迹不多,更多是自己内心丰腴的生活。
另一位朋友小B也是个能折腾的主。不动声色地开起了公司,又不动声色地买了房。她单身,买家具、装家具、租办公室、谈判……都是一个人弄。她是那种家具可以淘二手,但感情却一点都不能将就的女人。“单着又怎样?不合适的感情反而拖累自己。至于孩子……现在无法判定是否想要,技术这么发达,老徐都冻卵了。”
相对而言,单身的或无娃的姑娘负累少,更有资本跟男人一样去抢资源,去自由或肆意地生活,但这不意味着已婚妈妈就完全不能折腾了。我认识的妈妈中,除了做保险、做地产等实现了带娃事业两不误的以外,也有几位很能干的“超人”。
C妈最近就开了一家留学教育机构。其实她在家待了几年,本来已经在朋友圈里感慨“一点都不想上班了啊,每天就这样插插花、做做甜品,小日子过得太舒服。”但以前在国内也是个人脉广泛的主,有钱朋友一堆,都着急要送孩子出国,就找上了她。
她义务服务了几位,主要提供留学咨询,以及帮孩子找学校等。朋友要给钱,她不肯要,说闲着没事,帮个小忙。朋友说,你既然这么闲,又把套路摸清楚了,为什么不自己开个留学中介呢?
她想想也是,于是公司就开了起来,不只是给留学生提供服务,她还充分利用闲下来的几年认识的各路神通妈妈,组合起资源,也为本地学生提供学科培训——反正女儿也需要。
还有D妈,一个人撑起一个建筑公司,每天和男人一样带着安全帽、穿着硬头鞋在工地上吃灰。也不是钱不够——原来在国内她家就是做的这行,不过当时是老公做。投资移民加拿大,拿着花不完的钱,老公已经懒得折腾了,但她突然来了劲,开起了公司。勤奋地学、不懂的问老公,几个工程下来,对当地的情况已经非常熟悉。
好在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公来加后真的懂得舍弃,居然洗手做羹汤,带起了孩子,把一家照顾得妥妥帖帖,还可以在妻子需要的时候随时作后盾……
很多人说温哥华是个大奶村,许多丈夫在国内挣钱妻子在温哥华带娃的情况。这样的家庭虽然相对富裕,但这样的妈妈也一日日变全能:做家务、接送孩子、与学校沟通、房屋打理、税务处理……完了还能自己去学语言、学钢琴、学画画、学插花、做义工。感情的事外人不好说,但这样的生活感觉有男人没男人差不多了。
有说人本来是圆的,结果被一分为二成男女,所以要寻找另一半。现在的社会男性依然是主导,但女性的面目也逐渐开始鲜明,虽然她们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平衡梦想与家庭,需要牺牲部分个人自由,但她们依然可以从夹缝里生长、挣扎,从一颗小种子变成山崖里的一棵大树,向这天地万物争抢营养与精华。
芷语: 新闻出身的80后。有事没事码个字,专栏一写已十年。报纸记者、编辑,也做过杂志、电视和新媒体。变的是工作形式,不变的是人文情怀。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