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宜居的温哥华如今拥挤昂贵 还要加个排华?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星河:温哥华最近几个月的雨水是一天接着一天,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这里就是名副其实的雨哥华,整整一个月最多三、四个晴天。都说温哥华是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不知道旅游者雨季时来温哥华能看什么,也许只能冬季到温哥华来看雨了。

  由于圣诞临近,温哥华各大公园景点挂起绚烂多姿的圣诞灯饰,本来是很不错的节日气氛,但现实情况是:市民们要不需要苦等个金子般宝贵的晴日去赏灯,这种晴天的确有,却往往在非周末;要不就需要冒雨踏泥、拖家带口去看灯,欣慰的是圣诞灯饰在雨中仍然美轮美奂,难过的是赏灯的闲情雅致被大雨破坏。

  雨下个没完没了的时候,市民们盼着能来场雪,前几年的冬天,温哥华都没有一场像模像样的雪,不知道今年冬季会如何。也许只有洁白无瑕的大雪,能除除温哥华过多的湿气,恢复她原有的美丽。一些迫不及待的市民跑到Grouse Mountain和 Cypress Mountain 寻找雪,山下下雨,山上下雪,果真是美丽的童话世界,配得上温哥华旅游城市的称号,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有人说自己能够忍受温哥华昂贵房价和连续二十多天下雨的原因是,雪还留在属于它的山上,在滑雪者的山上。当新的一年春季到来,樱花盛开,蓝天重现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整个秋天冬天忍受温哥华的恶劣天气了。是啊,只有当风终于停止刮,雨终于停止下的时候,温哥华居民才能有真正的户外活动。

  温哥华如今除了雨多,还昂贵、拥挤,这是一些人选择逃离这里的原因。不过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了,否则这里也不会变得昂贵和拥挤。拥挤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交通逐渐拥堵,尤其是下雨天的拥堵,开车的人困在车里,看着窗外永远不停歇的雨,周围望不到头的车辆,还有挡风玻璃上疯狂晃动的雨刷,心中的郁闷无法诉说。最可怕的是几乎天天都这样,于是逼得人只好幻想赶快离开这里,能见到蓝天白云,能畅通无阻地到达目的地。

  调查表明,温哥华是加拿大交通最拥挤的城市,拥堵指数达到了34%,这意味着每年要多花126个小时在交通上。在温哥华开车,傍晚高峰时段的行车时间较非高峰时段多出65%,清晨交通高峰时段的行车时间则较非高峰时段多出51%。令人惊讶的是,非高速公路堵车情况比高速公路还要严重。不知道每日需要开车上下班的市民什么感受,就笔者这种讨厌开车的人而言,偶尔的堵车经历都让我精疲力竭。堵在车流中蜗牛般前行,再有着急的事情也急不得,不停地踩刹车闻汽车废气味道,如果是夜晚,前后左右的车还晃得你睁不开眼睛,最终到达目的地后感觉头晕无力,只想呕吐。笔者在微信中发堵车牢骚,国内朋友看了,感慨“看来堵车是全球问题,心理平衡了。”别盲目羡慕温哥华宜居了,住哪里都一样。

  一个老温哥华人这样评论雨季,“我是加拿大人,我爱她的四季,包括冬天,虽然我也爱蓝色的天空。我不喜欢的地方是,现在的温哥华不象多年前一样了,那时是她最好的时期。梦想中的温哥华,已经走远了。80年代的温哥华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我很高兴自己当时享受过了。即使在这种雨天,日子还是要继续,雨不会很快停止,就象这里疯涨的房价一样。”笔者从这些话语里读到了一种怀旧和感伤,也读到了一种无奈和坚持。

  这是当地老温哥华人的感伤,居住在这里的华人又有什么感伤呢?也许是一拨又一拨的排华思潮和言行。先是很多华人不服气,为什么英文媒体总喜欢刊登华人的负面新闻,大多数与抢购豪宅有关,还有各种造假。难道其他族裔的人就没这种现象么,怎么被曝光的全是华人?在疑问的同时,笔者心里也有个小小的声音在说,“谁让有些华人真做了让人抓住把柄的事情呢?”英文媒体的报道,更加深当地人认为华人炒高房价的观点。不过作为一个华人,笔者不得不承认,周围的华人同胞的确是越来越多了。这几年,鬼节时带孩子出门要糖,出来给糖者是华人的机率越来越高。

  最近引起华人普遍关注的是反华传单,第一种传单写着:“白人靠边站吧!中国人正接管(城市)!”,称白人正被边缘化,邻居们都不懂得英语。列治文华裔居民等刚刚发起静默游行,抗议传单之后,又一种反华传单出现,指责移民掠夺加拿大资源。据媒体报道,此传单内容提及富有华人居住大宅,使用学校,医疗护理,基建设施等资源安全的社会网,以及将子女送到大学,也是楼价大幅上涨的祸端。传单指,华人的子女在中国不能进入大学,虽然他们只缴交很少税款,但子女仍可在省内大学毕业,并于寻找工作时,借着少数族裔的优惠,获得聘用。

  这些反华传单的出现,让人清楚看到温哥华多种族文化和睦共处越来越难了,多元文化融合之路不容易。许多温哥华当地人包容、和善,值得华人尊重和学习,但也有很多人看不惯华人。华人对此的确该团结起来抗议,发出自己的声音,但还有一个声音,是否该向华人自己发出。传单上提到的有些内容,我们无法理直气壮反驳,比如很多华人来此拒绝学习和使用英语,比如买了豪宅却空在那里,比如造假逃税或充当低收入者,还有一批又一批的生育旅游者和双非婴儿。

  也想说,我爱温哥华的四季,因为她冬天的雪,春天的花,夏天的蓝天白云,给予你力量忍受没完没了的雨,若想在这里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减少城市的拥堵也许有实际的方法可循,但排华思潮这种别人头脑里的事情,除了团结起来抗议排华人士,也需要华人团结起来,让同胞们在海外活得更优秀,更融入外界,更让人尊重。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7
  • 最新评论
  • 游客屏蔽

    蝗虫无处不在,必须扑灭,否则祸害世界

  • 游客屏蔽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我会去天车站

  • 游客屏蔽

    同意楼下的“十几年前,大批中国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受到了当地人的尊重,因为技术移民自尊自爱,拼命工作,交税纳税,遵纪守法,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学业有成,成了社会的栋梁,从来没有人排华。到了最近几年,大批投资移民来了,炒房,抢房,偷税漏税,公共场所行为不检点,抢购代购,生双非婴儿等等,没有一件不招人恨的,有了几个臭钱就到处招摇,人家能不排斥你们吗?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冰火两重天?小编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再误导华人团结起来对抗了,否则,华人的安全会成问题的。” 近年有些同胞的无耻行为人神共愤,不要打着反歧视华人的大旗让我们这些勤奋 守法的华人做他们的垫背!

  • 游客屏蔽

    希望看了这文章的人都能重视这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排华氛围继续延续下去受伤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那些土豪很多是没什么羞耻心及是非观念。是的,你们是可以没羞耻心,继续厚着脸皮干着你们这些行为,但别以为你们可以独善其身。别忘了大家移民来加拿大的初衷都是为了给下一代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种排华的风气下,咱们子女可以健康又安全的成长吗?你们向往加拿大美好的一切,又亲手把它给毁了!

  • 游客屏蔽

    希望看到这文章的人都能重视这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排华氛围继续下去,后果很严重。那些土豪是没什么羞耻心。是的,你是可以没有羞耻心,厚脸皮的继续干着不要脸的事。但你以为你可以独善其身吗?别忘了当初来加拿大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环境,在这种排华环境下,你的子女可以健康成长吗?!

  • 游客屏蔽

    希望各位看到这文章的人可以重视这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种排华的氛围继续延续下去,影响的是下一代。那些土豪是没什么羞耻心的。是的,你是可以没什么羞耻心,你可以厚着脸皮继续干着不要脸的事。你以为你就可以独善其身?!别忘了当初来加拿大是为了给自己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环境。在这种排华的环境下,你认为你的子女可以健康成长吗?!

  • 游客屏蔽

    十几年前,大批中国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受到了当地人的尊重,因为技术移民自尊自爱,拼命工作,交税纳税,遵纪守法,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学业有成,成了社会的栋梁,从来没有人排华。到了最近几年,大批投资移民来了,炒房,抢房,偷税漏税,公共场所行为不检点,抢购代购,生双非婴儿等等,没有一件不招人恨的,有了几个臭钱就到处招摇,人家能不排斥你们吗?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冰火两重天?小编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再误导华人团结起来对抗了,否则,华人的安全会成问题的。

  • 游客屏蔽

    我很客观的说,二三十年前,温哥华很多港台的人。那时候虽然也未必多受白人欢迎,但至少从来也没有遇过这种大规模的反华行动。可见这几年是大陆人一来,让本地人的忍耐到了极限了。大陆人到哪都让人烦,从香港(号称自己的土地)一直到澳洲,新西兰,又到北美。这到底是谁的问题?!炒房,抢房,偷税漏税,公共场所行为不检点等。现在的反华思想把所有港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乃至其他亚洲人都拉下水了。有声音说华人要团结起来对抗,我倒觉得是应该团结起来谴责那些破坏当地规矩,使我们华人蒙羞的那一部分华人。只要我们做的好,自然不会被歧视。小编是否也可以尽点社会责任,利用文章宣传的力量,多写些导正品德的文章。别只想多赚钱,写一些昧着良心宣传炒房的文章。

  • 游客屏蔽

    一些文章总是说华人收到某些不友好的待遇。你们想没有想一下。一些华人在加拿大的恶劣行径是什么。如果华人的恶习不改变,永远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只有歧视。

  • 游客屏蔽

    温哥华的雨少有大雨,不像国内雷电交加。更多是阴雨天。也少有狂风大作。冬天人们基本在家,在室内。外出可以滑雪。冬天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人们可以外出旅游,整个美国都在脚下,一张机票几小时就到了富饶阳光的加州。这个作者认为冬天这叫做恶劣天气,真是没吃过苦,少见识,温哥华富豪多,华人多,自然本地人有些不适应,但列治文华人多,其他区自然就少了。富人在温哥华,自然有很多其他的好处,带动投资和消费等。这一切都很自然和公平。没有什么不好。应该说温哥华比过去更好。作者纯粹文艺青年。

  • 游客屏蔽

    Lots of Chinese are the rac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