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之所以骂加拿大 是因为只敢骂加拿大
本来,高晓松奇谈就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虽然有三千多万点击率,都人多未必就是质量的保证,尤其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娱乐市场。在一场“禁播”引发的风波中,高晓松的逻辑混乱和硬拗已经到了荒唐的地步,他以为他的逻辑可以主导三千万观众的逻辑,“晓迷”们怎么说都会挺他,三千万观众的吐沫可以淹死加拿大旅游局,但他没有想到,既然这场风波已经超出“晓松奇谈”,又跨越了太平洋两岸的地界,那他的逻辑自然要接受公平的审视。
毫无疑问,如果高晓松没有签什么协议,那一定是爱奇艺跟什么什么公司签了协议,旅游局才会介入。加拿大旅游局不是CBC,它的目的是推销加拿大的美,而不是负责“政治平反”。杭州二十国峰会,还得化上百亿元装扮城市,让别人看得美伦美幻呢。这样的道理谁都懂。
问题是,高晓松在节目制作和行程上“得了便宜”,非但不卖乖,还事后拆桥,为了炒作,不惜把合作对象送到风口浪尖,把加拿大旅游局影射成“有关部门”,加深观众的“政治联想”,让中国式的“民粹主义”愤怒倾倒在加拿大政治语境中“屁也不是”的加拿大旅游局身上,彻底地抹黑了加拿大的言论自由制度。
高晓松一定没有想到,他在打击加拿大的同时,也再次伤害中国人的诚信度,伤害了中国市场正在培植的“契约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外界对中国人“不择手段达成目的”的刻板印象。说穿了,他们跟加拿大旅游局的矛盾,完全应该根据协议来妥善解决,而非闹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高晓松是否是知识分子,之前我是从“晓说”的内容来评价,但如今看到的高晓松,如果他对复杂的协议真的不知情,他应当骂的是跟赞助商签了这么一份让渡权利合同的爱奇艺,骂的是爱奇艺为什么要自矮三分,自我阉割地送审,也不应该对一个无足轻重但对他这次加国行全面配合的加拿大旅游局痛下杀手,而对节目的老板爱奇艺不敢说一句话,对资本集团不敢说一句话,这是知识分子的所为吗?
其实大家都明白,骂加拿大是安全的,是没有任何成本的,并且可以营造与一个国家在战斗,不畏强权的“牌坊”形象。这大概是这次争论最基本的因由之一。
当然,我在此也要劝告加拿大旅游局,找中国合作对象要小心,不要碰那些对加拿大根本不懂的公司,它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