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温哥华那些涨的和没涨的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芷语:前几天去逛超市,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一款面条和蛋糕,都是标价7.99元,记得以前是4.99、5.99来着。很久没买菜了。一个恍惚间,物价就涨成了这个样子。
这不,2016大家准备为菜篮子再多付点钱吧,一个普通家庭要填饱肚子的支出将达到8631元,比去年多了345元。
千万别以为不吃肉就可以省钱了——虽然肉价涨幅将高达2.5~4.5%,蔬菜也不秀气地将涨2~4%,和肉类没差嘛。鄙人最爱的水果涨幅和肉类相同,以后真的只能是一天一个(不是两个)苹果了。海鲜虽只涨1~3%,可是它基价不便宜啊。还好牛奶鸡蛋以及谷类价格可以保持平衡。
物价涨成这样,难怪另外一个调查说今年加拿大人的节日采买预算又有减少。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闻。过去三年每年都说节日花费比去年减少或预算创新低之类的。今年的调查说37%的人会减少花费,53%的打算保持不变。兜里没钱,拿什么买买买?
回到主题,还是说说这涨价。作为草根中的草根,一元店是鄙人常去的地方,买个垃圾袋啥的,一块钱的事。有些东西咱们不讲究那个质量,难免感慨:有一元店,真好!可是,最近去,基本上是找不到一块钱的东西了,曾经的一元店在跌跌不休的加元面前,转身变成了1.25元店,或两元店……
吃的用的一起涨了,“行”怎么不跟上?话说在大温碳税已经是全国最高了,所以其实开车人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可是有帮人总打着借口将开车说成是环境杀手或奢侈的事,总想着怎么从驾驶人那里抠出更多的钱,这实在让人不满。
如果大温的交通系统能像台湾、日本那样发达,大家坐个天车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等公车不需要在寒风里站半个小时,谁会愿意每天在路上堵到心烦?
笔者的朋友家住素里。每天早上过一个70年的派图洛桥就得半个小时,碰上大卡车,桥还颤颤巍巍的。后来她一狠心就走新修的曼港桥了,一趟3块钱。前阵子居然还涨到3.15元。折扣价?有的,一个月150元。可是,人家一周上班五天,就算上下班都走这里,也不需要150元啊!
我也偶尔在赶时间的时候走过这个曼港桥,确实很顺畅,没几辆车嘛,怎么会不快?虽然没有数据支持但我认为:如果把费用从3块多降低到一两块,驾驶人的接受度提高一点,新桥使用率提高一点,收回得钱未必不如原价时收回的钱多,而且还能分担一下老派图洛和艾利克斯菲沙桥的负担,没什么不好的。当然,能把“优惠价”定到每月150元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
其实针对塞车当局还提出过其他方法,比如全部桥梁都收费,或者按照路程收费的方法(开的里程数越多付的钱越多)。窃以为都是馊主意,尤其是后者,感觉像对素里兰里居民的歧视……在被温哥华高房价赶到“郊区”、每天不得不浪费生命于路上后,还要再加盘剥。唉,当局的千方百计全是瞄准百姓。
说到这个,怎么能忘了保险费!ICBC之前提出要将基本保费上涨6.2%。这是党和人民不允许的。后来几经协调,又将这一涨幅设定在5.5%,意味着每月保费增加3.7元。省新民主党批评,卑省自2011年来,保费上升了30%。ICBC也哭穷:风灾加各种车祸索赔,一年要负担20多个亿呢。可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它的年收入是多少怎么不透露一下呢?
还有物业税。素里向来以低物业税自豪。换了市长后(两者应该没有直接关系),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每天枪声抢案不断。增加警力也要钱,从哪里出?物业税呗。虽然目前市府还没说到底涨多少,但据估计,平均每户可能要增加162元。
当然,一片涨声中也有基本工资上涨。从10.25元涨到10.45元。这个涨幅,真是不提也罢,拿基本工资的不开心,拿稍微比基本高一两块钱的人也不开心……对于火箭般上涨的房价物价,这过得可是日益倒退的生活啊。
对头,笔者聊涨价这么久,一直没提房价。因为真是懒得谈!想买房的人还没被这价格折磨透吗?不想买房的人还没被媒体轰炸透吗?真的有必要在这里聊聊这几年温哥华独立屋房价涨了多少、公寓和房租涨了多少再揭一次伤疤吗?不管你愿不愿意听,我可不愿意再说……
至于没涨的,嗯,今年油价就没涨。消费者是满意了,不过估计国家够呛,搞了这么多年石油经济、能源经济,加币直接和石油挂着钩吧,再这么下去,会不会出现经济萧条?经济搞不起来,人民的生活又怎么可能改善?唉,难得有没涨的,还是一样让人操心。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没涨的,就是工资。此处省略一千字,仅留一声叹息。
(BCbay专稿,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