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开学季:上学初体验 爸妈见招拆招
开学在即,不少将送子女上幼稚园JK的家长,在网络疯传讨论宝贝将会哭得有多兇和哭得有多惨。也不难明白,要孩子松脱爸妈的手,自行跨过高高的大门,在陌生环境跟从不认识的人互动,那是何等的不容易。爸妈或会听从过来人的分享,深信凡事先准备,便能缩短宝贝初上幼稚园的哭闹期,只是专家还要多加点注脚:为孩子预备入学,是一门教养的课题,别奢望有速成班,小不点适应期的长与短,视乎爸妈花了多少工夫,看准孩子各发展阶段的需要,作出调校和支援。
小不点快要展开幼稚园新生活了,他们在学校里将有个怎样的经历呢?不是看过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处编制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家长版》,也难想像小脑袋塬来需要塞满许许多多的「学习范畴」。
体能与健康:参与锻鍊体能和感官协调的活动;懂得健体常识。
语文:透过聆听故事、唱儿歌及互动游戏等学习语文;先学听、讲、读,再发展书写能力。
早期数学:学习数学概念,包括数数、序列、分类、配对、大小、轻重、形状、时间、空间等。
科学与科技:初步认识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以及科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如电视、八达通卡。
个人与体:学习与人相处和沟通技巧。
艺术:透过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培养孩子的创意和想像力。
才两、叁岁的小粉糰,便要「硬接」学校传授的十八般武艺,难怪许多爸妈要四出张罗,寻找合适的playgroup先行锻鍊孩子,现在就连多伦多亦有家长安排子女去playgroup。先不论playgroup的质素和成效,听专家们说多了,多少也能综合他们对那些学前playgroup的评价:有实际需要的话,参加也无妨,但能自组活动,便毋须花费朝圣去。
「是否让孩子参加playgroup视乎个别家庭的需要。」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幼儿及基础教育部总监李南玉,忆述多年前长女入幼稚园前,也曾为她报读一些兴趣班,只因当时家中没有其他同龄的幼儿跟女儿玩耍,所以才让她参加体活动,希望能建立她的社交能力。
也就是说,playgroup不是幼儿入学前的「必需品」。
其实,爸妈只需花点心思在家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然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成长。「幼儿出生后,父母已可在家安排一个良好环境,例如预备合适年龄的玩具、书本、儿歌,还可安排数数、绘画和其他有益又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一些基本学习能力,以预备上学。」李南玉说。
平均适应期二至四周
家居学习环境的硬件齐备了,也少不得爸妈教养这软件。「曾遇这么一个个案,刚刚返全日班(幼稚园)的孩子,某天茶点时间遇上一颗橙,在家从来不肯吃橙的他,勉强遵从老师指令,只吃了一口便呕吐,但老师没放弃,坚持要他吃,那孩子最终也把橙吃掉……孩子的饮食习惯,从小养成,成长到哪阶段可以尝试吃什么,爸妈需要掌握,但不少香港孩子有偏食行为或不愿尝试新食物,源于家长从不注重孩子的饮食,反而一味儿偏重小朋友的学术表现,但爸妈可知道营养对小不点的影响?」李南玉提醒家长,不少研究显示营养对脑部发展非常重要,加上拥有健康身体的幼儿,较易建立良好的「自我观」,他们适应幼稚园新生活也相对较容易。 根据香港家庭福利会幼稚园驻园社工罗咏沁的经验,只要小脚板首次踏足幼稚园,谁都避不了适应阶段,一般来说,两至四个星期是合理的适应期,但最终是长是短,受「大仔细仔」、男孩女孩、爱依附还是较独立等等因素影响。爸妈们在孩子入学前,不妨先想想以下问题:
‧ 孩子有不错的自理能力?例如懂得上厕所、如厕后洗手等。
‧ 他的肌肉发展进度理想?例如已戒用尿片、不用吃流质食物、能用匙羹进食等。
‧ 他的言语发展没过慢?例如能否用简单句子作表达。
‧ 健康状况理想?例如是否体质较弱、常常生病等。
问题的答案,全都影响孩子适应幼稚园生活的快慢,却往往不为父母注意。
关键是爸妈懂放手
罗咏沁给家长的建议是──以上四个条件,孩子缺一不可。心水清的爸妈或一看明白,要孩子拥有上述的能力,绝不是一时叁刻能够完成「训练」的。
「小不点身体差,让他作息定时多做运动,及早调校孩子偏食问题,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就算遇上难以避免的入学适应,小不点也较容易过渡。若孩子健康情况不理想,即使迟一年半年才入学,对孩子来说,反而是双赢。」
言语发展方面,一个懂得表达内心所想的孩子,必然较那些仍在说「BB话」的,更易适应校园生活。「当孩子能用简单句子清楚向老师表达所需,自信心和自我形象都建立了,他还会讨厌上学吗?」罗咏沁认为,爸妈能及早察觉孩子的言语发展问题,证实有迟缓的话可及时训练,总较硬把不懂表达的小不点推进校园为好。
说到如厕后洗手、吃东西后抹嘴、懂得用匙羹进食等能力,都得依仗爸妈是否愿意放手,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绝没有孩子到某阶段突然就懂这回事,更别奢望开学前一个月能逼迫孩子突飞勐进。「小朋友发展有快有慢,即使同龄孩子,相差叁个月,发展与能力也可差之千里。家长应有的信念,该是因应孩子能力,提早慢慢预备(入学)。」
提早多少?专家们不太愿意说出一个「黄金数字」,始终每名孩子都是独特而无可取替的。「你(爸妈)就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孩子的发展到了哪里?何时教他什么?给予他什么支援?爸妈要清楚掌握……我的经验,爸妈是否可以完完整整搬过来用?」李南玉提醒家长别盲从附和别人的做法,反而该反思和检视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育幼儿的期望和理念。
「父母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作出调适,何时介入、何时放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李南玉说。
开课前多认识学校
爸妈为孩子打了牢固的教养根基,即将遇上的情境和事情,也得尽早让孩子知晓。罗咏沁建议,家长可于开学前两、叁个月,逐步把幼稚园的点滴,带到小不点面前。
「说故事是很不错的方法,让孩子明白上幼稚园的情境,顺道向他们带出上学的正面信息,例如有很多玩具、能够认识新朋友等。过程中,爸妈留意别用负面或威吓语句,例如说『你曳曳的话,叫老师惩罚你』,以免落得孩子怕上学的结果,但言词也不能过分夸张,例如说『学校每天都有你喜欢的糖果』、『老师会奖你很多漂亮的贴纸』等,当真实情况出现落差,只会令孩子失望,无助他适应新环境。」
也可在家模拟上课情境,好让孩子预早打个底。「跟孩子一起玩扮老师学生的游戏,又或用手偶、毛公仔进行角色扮演,闲来让孩子听从指令进行某个任务,例如画图画、洗手、上厕所等,让他预早了解学校生活。」罗咏沁说,爸妈也可带同孩子到学校附近观察上学或放学情况,告知他9月返学的地方是怎个模样,但紧记这趟参观之旅,别选择学期开始时的一、两个月,免得「上学很快乐」这信息给学生的哭喊声弄破。
「跟孩子一起选购小毛巾、书包挂饰等,为他制造返学的气氛,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有助孩子适应。曾有妈妈孩子返学时突然挂念她时,便拿出毛巾来摸一下,让孩子感到妈妈常伴左右,内心踏实一点。」罗咏沁提醒爸妈,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异,切勿比较,有的哭数天便适应过来,有的整个月都在哭哭啼啼,只要观察孩子在过程中有否进步就好。
「前天他哭了半个钟;今天只哭十分钟;又或是他在校园门前『例牌』哭闹,但拖老师后即停哭,然后放学时一脸高高兴兴的样子,那就是说,你的孩子已慢慢在适应。」
新手爸妈 见招拆招
新手爸妈遇上孩子入学适应问题,该如何见招拆招?罗咏沁引述两个较常见的真实个案(全是化名),让家长遇上类似情况时,也有些头绪去应付。
个案一:JK新生明仔每天返学总是哭闹不停,妈妈没办法,唯有连人带BB车推进学校,陪同儿子半小时后方离开,但此举无助明仔适应,开课两个月,要他返学,他仍十万个不愿意。
罗咏沁:塬来明仔一直习惯夜睡(晚上十二时许),妈妈没有在明仔上学前为他调校上时间,令明仔每天早上都没精打采,试问谁会享受学校生活?妈妈后来依我建议逐步微调明仔的睡觉时间,每晚提早十五分钟上,让他每晚也睡得充足。
另外,妈妈也得学懂放手,首两天陪伴孩子进课室一会儿,也在所难免,但开课两个月了,妈妈仍继续这「习惯」,只会令孩子觉得莫名其妙,难以适应:妈妈是否可以陪我上课?为何陪了一会便离开?妈妈只需送孩子在校园门外,跟他说:「妈妈要上班了,放工后便来接你!」让孩子安心,不会有被遗弃的感觉,然后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便成。个案二:已经两个月了,辉仔不但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还出现倒煺及反叛行为,包括尿、不愿揹书包等。
罗咏沁:向辉仔妈妈了解后,才知道妈妈错用了威吓方法来迫令孩子返学。她曾跟儿子说,「你再不起,我便不来接放学」、「你再曳,老师便会罚你企」等,令辉仔把上学和恐惧挂了等号,变相为他制造出不安全和对学校没信心的感觉。当妈妈改用正面鼓励的语句,例如「听老师话的乖孩子,便会获老师奖赏」等,每天多问孩子在学校发生什么开心事情等,辉仔便慢慢适应下来。
扩展孩子的依附对象
每逢8、9月,幼稚园门外总见新生们拼死拖爸妈的手,以凄惨哭声向爸妈泣诉:我不要上学!罗咏沁说,任何孩子首次踏足校园,无可避免遇上适应问题,分别只是适应期的长与短。「若从心理学角度看,两至叁岁的孩子仍处于依附期,透过依附特定对象,例如爸妈或照顾者,取得安全感。所以,向来甚少与爸妈(或照顾者)分离的孩子,当分离情况出现时,便容易产生不安和焦虑。不过,若爸妈好好为孩子入学作准备,顺利把孩子的依附对象,扩展至幼稚园老师(通常是班主任),那便有助孩子产生安全感。」
罗咏沁引述心理学家Rothbard & Shaver在1994年进行的研究指出,当孩子能有安全感时,他会较富自信,也较容易与人相处,包括懂得如何表达、礼让、循规蹈矩等。这不就是令孩子容易适应幼稚园新生活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