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名校时应否指明特定专业?

加拿大都市报+-

  近年来名校的录取竞争明显加剧。

  自九月初开学后,大温地区各中学都有一批同学在紧张地准备优先申请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他名校的各项工作,其中部分还在全力以赴参加SAT1考前集训,打算于十月一日再搏一次,力争拿到更高分向高目标迈进。这期我们就来为平日给同学和家长进行规划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做答疑。

  有正在报考的同学询问,通常申请中做选择专业的决定时,可以指明特定专业,也可以做专业未定(Undecided)的选择。在实际申请中,选择哪一种较合理?

  这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解答。首先应该明瞭,按照全美大学录取顾问协会的调查统计,入读美国名校的考生即使在申请时选择了特定专业,进大学后于大一或大二期间又转换其他专业,这样的比例高达70%以上,部分学校该比例更高。从这个角度看,由于大学提供的专业领域要比中学的课程设置宽广得多,绝大多数的申请人在报考时对未来专业和职业其实并没有太多确认;而进校后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他名校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专业顾问(Advisor),也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方向。

  由此看来,在报考美国名校时确定专业的确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决定,大可不必劳心费神过于担心。

  但是在报考时做好这个决定,对于申请录取策略还是相当重要的。名校录取委员会在审核考生时,会依据中学课程,课外活动和工作经历的特点与考生所选定的专业相比较,来寻找到匹配的对象。这就是说,若自己的背景和强项与某特定专业或某类专业相附,申请时选定专业对录取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本人综合条件非常强悍、特征全面,在申请时选择专业未定,也容易给录取官员留下深刻印象而被录取。因此做何种决定,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定夺。若选定某特定专业方向,还应考虑该专业的竞争度(Selectivity),例如为数有限的几所名校商学院的各专业均是竞争最激烈的目标,不属于超级优秀的考生选择这类专业风险甚大。

  其次在做选择专业决定时,还需考虑学校的排名,专业的排名及大小,以及该校转换专业的政策要求等因素。

  几乎所有美国名校都提供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跨专业领域去攻读,如双学位(Double Major),一个半学位(Major + Minor),跨专业学位(Interdepartmental Major)以及转换专业(Major Transferral)。在申请报考时,要审视该学校的专业分类和数目,进一步说就是比较相近专业群(Major Clusters)的种类和大小,如理科、语言、工程、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这些大领域中专业分类和数目。若分类多、数目众、规模大,未来做改变也容易。

  也有家长问,过去两年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他名校的录取竞争明显在加剧,越来越多的优秀考生被拒或被放在候补名单上,今年的情形会否继续?目前申请的同学该如何准备?

  近两年录取率降低,竞争加剧并不全是因为申请人数的增加造成的,而是申请数量剧增带来的,就是说申请人数变化不大,而是每位申请人同时报考的学校数目增加过多。

  “广种薄收”的理念与做法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还有名校提供的财务援助和奖学金差异大也助长了这种一人报多校的风气,即同样的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学校所给予的援助额度相差甚远,使得考生和家庭不得不多申请几所来比较选定最终目标;其次通用申请表格也为多报提供了便利。

  预计今年报考态势,顶尖名校的申请数量会较去年有下降,因为哈佛和普林斯顿两位老大又重回优先申请行列,可以设想被这两所学校优先录取的学生(即使是非约束性还是带约束性的优先行动),在接下来正常申请里再报十所学校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按此推算,若这两所学校优先录取1000人,在后面的正常申请中可能会少10000份申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