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拉法尔水疗+-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三十年前毕业的老同学们前几天聚在一起, 他们发来的照片, 我看了很久。 在黄土高原上生活着的朋友们, 又一次浮上心头。

  这些老同学,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 有太多的轨迹交接在一起。 从生活中到精神上, 从现实世界到人生的理想, 我们这些朋友们, 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变迁,一次又一次情感旅程。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从幼儿园开始,这些老同学们就在一起了。 听父辈的人讲,水电部第十一工程局在1950年代,当时在黄河上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全中国的一件大事,三门峡市就是为了这个工程而设立的。 我们都出生在1970年前后, 建设三门峡大坝的辉煌景象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已经不明显, 黄土高原上的这个小城市一如北方所有的小城市, 简单, 淳朴。几个星期之前, 同学聚会的群里很热闹, 大家纷纷忆旧, 互相打着招呼, 从天南海北来问好。 有一位同学转发了一篇散文,是作家冰心在1957年描述她第一次到三门峡参观的感受:

  “ 我紧靠着车窗坐着,大地上是暖暖的春阴。整整半天时间,火车沿着黄土的原谷飞奔。土壁上嵌着的几个穹形窑洞门前,倚偎着一两树盛开的桃花,在轻阴的暮色中,特别显得醉人的红艳。零星小块的高高下下的麦田,绿茵茵地很嫩软,使人想伸出手去轻轻地摸抚。在天边的原谷之间,还不时闪出疏星般的淡白的灯火。”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淡淡的几句, 就勾勒出当年那一些浓浓的乡土情怀。我们这些朋友, 就是在那样的山山水水间长大,每一个沟沟坎坎, 都留有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足迹。

  朋友们最早的共同记忆, 应该就是托儿所和幼儿园了。工程局职工的孩子们, 都是从小就送到这里, 父母们去上班, 孩子们白天就在这里生活, 晚上被父母接回家。 直到今天, 我还清楚地记得幼儿园是青灰色的砖瓦平房组成的四合院。 旁边是陕县电影院, 街对面是一间供销社, 旁边是职工俱乐部,前面是局机关办公大楼,再转过街角就是单位的澡堂。 我从最小的小班开始,就在幼儿园里生活。 一间房里并排摆着小小的床铺, 小朋友们的小桌子,小椅子也整齐地摆在中间,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就坐在这些小椅子上。 夏天里吃饭的桌椅都会被搬到院子里,小朋友们都在外面吃中饭。 虽然那个时候没有人想要减肥, 可是印象里大家都不喜欢吃肥肉。 小碗里有一块肥肉, 我就偷偷地把它扔在地上, 用脚踩在上面前前后后踩几下, 和土地混合在一起, 不想让阿姨发现。 如果阿姨发现了, 就会批评说浪费粮食。 可是阿姨还是发现了,对小朋友的这些小淘气, 阿姨们是有办法的。 幼儿园的胡阿姨吃饭的时候就坐在我对面, 拿着一个馒头说把肥肉夹在馒头里吃,可香了。 我听了就把馒头掰开, 把肥肉片夹在里面, 咬了一口吃下去, 没有觉得香呀?回家以后我还告诉爸爸妈妈,说胡阿姨把肥肉夹在馒头里, 她说很香, 我吃了不觉得香。 爸爸妈妈都哈哈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胡阿姨还教我们唱歌。 一架黑色的立式钢琴就放在中班的教室里, 我还记得她每次打开琴盖, 弹钢琴伴奏, 教我们唱歌的时候, 我都对钢琴的黑白色键盘充满了好奇心。 我们有几位唱歌还不错的小朋友还排演节目, 唱歌, 跳舞, 中间有一个节目是“学毛选”, 服装是头上扎着白毛巾,身上穿着黑棉袄, 手里拿着一个小烟袋, 化妆成陕北农民, 跟着音乐走到舞台中央, 唱歌, 学习毛选。 每一次化妆, 都要画眉毛, 抹粉底, 画眼线, 涂口红, 胡阿姨还每次帮我画完妆之后, 用两个手指蘸着黑色的眉笔在我的鼻子上画出两道鼻线, 说这样更漂亮。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小朋友们的这些歌舞节目都排演很多次, 我们也经常到外面去演出, 有什么外宾来访,或是节庆纪念日,胡阿姨和其他几位老师就会带着我们到各个舞台上表演。 那音乐一响起来, 我们就踩着节拍走出去, 胡阿姨都会紧张地站在旁边的幕后, 用手时不时指挥一下。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一起参加这个节目表演的小朋友里面, 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位男生叫“闫安”, 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他的名字是“延安”还是“闫安”, 他和我一起扮成陕北农民学毛选, 演节目的还有其他几位小朋友。这个节目好像挺有名, 后来还专门有摄影师来幼儿园给我们拍照, 延安就站在我的旁边, 胡阿姨把我们排好队, 做好姿势, 特意叮嘱我们要保持表情,保持姿势,听着摄影师指挥。 我们的姿势是右手举着小烟袋, 眼睛向往地看着前方, 左手背在身后, 就是保持在舞台上唱歌时候的样子。 可是那个时候摄影师好慢, 我们摆好了姿势好久, 他还没有准备好, 我对摄影也特别好奇, 很想看看照相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偷偷把眼睛斜着,从眼角里去喵摄影师。没想到, 刚把眼珠子斜过去, 摄影师就按了快门。 那一张黑白照片真有意思, 等到洗出来以后, 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我是领头的,站在最前方, 延安站在我旁边, 他按照安排好的样子, 眼神朝着右前方, 而我的姿势和动作都朝着右前方,眼睛却斜着, 在朝着镜头的方向偷看。 这张照片后来一直放在我家里, 很久很久。 延安家后来搬走了, 好像是搬到了陕西安康。 他现在生活在哪里?是不是也有这张照片,还记得当年那有趣的一幕吗?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我们有两所小学, 局一小和局二小。我被分在局一小。那个时候的小学生上学和放学, 都是从家里走到学校。 我上小学的第一天, 心里很害怕, 刚从幼儿园毕业, 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 爸爸妈妈白天上班, 哥哥姐姐上中学,没有人送我。学校都是子弟学校,学校的老师们也都是爸爸妈妈的同事, 也都住在职工宿舍的大院里。局一小的陈昌惠老师家就住在我家旁边的大院里, 爸爸托陈老师第一天带我去上学。 我家住在当时叫“交际处”的一个大院子的院墙外面, 现在,那里是三门峡宾馆, 冰心的那篇散文里,就提到了当时的“交际处”, 灰色的砖墙围着的一个大院子, 里面有八棟灰砖两层小楼, 应该是当年修建三门峡大坝的时候接待来访者用的。 家里以前养过猫, 一只大灰猫, 后来跑丢了, 听妈妈说交际处的院子里就住着很多野猫,大灰猫应该是跑到外面生小猫去了。沿着和平路一直走过去, 十几分钟的路程吧,就到了局一小。 我还记得当时陈老师拉着我的手,她的女儿陈向荣也是那一天上学。那一天早晨的阳光很好, 那个时候没有空气污染, 我们走在和平路边的黄土路上, 迎着阳光, 路两边种植着挺拔的白杨树, 嫩绿色叶子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到今天, 我还能够感觉到当时走在马路边上, 空气吹拂过脸上时凉凉的那种感觉。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局一小的围墙是红砖砌的, 主教学楼是一栋两层的红砖楼, 开放式的走廊在后面对着操场, 操场上有圆形的跑道, 树立着爬竿用的黑色铁杆。 操场旁边好像还有一个地下防空洞的透气口,用灰色的圆形水泥矮墙围着,上面压着水泥板。 学校的大门口走手边是门房, 走进教学楼里, 我紧紧地跟着陈老师,心里特别害怕。 陈老师把我带到教师, 交给班主任老师, 老师帮我选好座位, 让我坐下来。 陈老师这时候走出去了, 我害怕的要命, 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是发书,语文书。 班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小朋友,大家都很紧张。 现在能想起来的, 是当时语文课的第一堂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小学的记忆, 零零散散, 记得在操场上开运动会时的短跑比赛,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每一年在那栋两层的红砖小楼里换一个教室,每天放学的时候按班级在学校的边门旁边排队,唱着歌走出学校各自回家, 在学校院墙的里面种蓖麻, 春天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涧河边春游, 夏天的时候我听到老师们课间闲谈,隋老师在讲天气太热, 吃不下馒头,只是想吃面条,黄老师冬天里头上围着一条深红色的大围巾,小朋友们打架, 教语文课的王老师,杨晓东说他妈妈每一天他一回家就让他“吃馍,吃馍”, 英语课烦死人, 总是不及格, 每天写作业手指头都长出茧子了,痛苦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 全班大扫除, 擦窗户的时候, 女同学说不能用水擦,只能用旧报纸擦,张海迪, 不想写作业,装病在家,不想上学, 留级了, 又多上了一次五年级。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上了中学之后, 局中就是每一个人印象里的日日夜夜了。 每一天读书, 早晨起来晨跑, 吴会印教我骑单车, 和郝斌,黄永涛一起去游泳, 到朱立勇家去玩, 在潘予明家里听他妈妈讲怎么样用温水和面, 追女孩子, 偷偷带着同学们一起徒步走到大坝去春游, 沿着铁路走回来,回来后被冯老师骂了,陈忠跑到乡下过年,当地的习俗是不洗脸, 和黄敏一起升国旗,每天早晨听刘湘君拉手风琴《马刀舞曲》,郑艳丰在学校的走廊上开玩笑,让我买一头毛驴每天骑着来上学,我在操场上看到一个同学长得和陈俊一摸一样, 把他带到教室里,王峡平哈哈大笑,陈俊吓了一跳 …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太多太多的记忆一直深深地存留在脑海里, 我们带着这些黄土高原上的记忆从二十世纪走进二十一世纪, 从三门峡的山山水水之间走进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世界的各个地方, 我们带着这些记忆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有了自己的家, 有了自己的孩子, 每一天, 在生活的海洋里前进着。 三十年的时光一转眼就过去了, 当年带着我离开三门峡火车站的那一趟列车, 至今仍然在心里行进着, 我知道这一条铁路是在全世界绕一个很大很大的湾,在日日夜夜和风风雨雨中不停地走, 把一路上的记忆都装进每一节车厢里, 最终会开进黄土高原上的那一座小小的火车站, 让我走下来。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当朋友们向我呼唤:下次聚会,你也回来吧;

  当朋友们向我呼唤:再不回来,我们就老了;

  当朋友们向我呼唤: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的心,都碎了。

  凭寄语,劝加餐,

  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

  一片伤心欲画难。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珍重!

黄土高原上的朋友们

作者:高飞,拉法尔水疗中心创始人,拉法尔水疗低密度排毒专利持有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