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村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樱乐兮:生活在加拿大,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从来少不了志愿者(又称义工)的身影。大到温哥华冬奥会,小到社区农贸市场(Farmers’ Market),处处都有志愿者的笑容。

加村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

(温哥华冬奥会的志愿者们)

加村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

  (2012年温哥华Sun Run时,一个志愿者小姑娘正给跑步者递水喝)

  加拿大中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完成一定小时的义工时间。志愿者的经验,在申请时,也起着重要作用。大学里的一些专业,如护士、社工等,也有义工小时的要求。但笔者见到更多的,并不是把做志愿服务当成一种上纲上线、特别正式的奉献活动;更多的是那些默默助人为乐,甚至是把做帮助他人当成一种习惯的加拿大民众。比如,笔者是女性,几乎每次搬着或拎着沉重的东西需要走诸如地铁站楼梯的时候,总有些脚步匆匆的路人会停下来,善意地问一句,“需要帮助吗?”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的数据,在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1700万的加拿大人做过志愿者,这可占了加拿大15岁及以上人口的六成。并且有82%的志愿服务并不是通过正规的机构或组织进行,而是志愿者直接服务于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在15-19岁的青少年中间,这种自发非正式的志愿服务占到91%之多,诸如帮助别人修理东西,让他人搭便车等。

加村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

  笔者带孩子去博物馆,就遇到过不少次志愿者。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带大家一起做陶罐。他说自己是IT工程师,平常工作很忙,陶艺是他放松自我的一种方法。他也一直很喜欢博物馆的氛围,周末就想在休息的同时,也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就来博物馆做义工。

  还有一次,是一位头发花白、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在另一个博物馆很耐心地带小朋友做手工。不同于一般博物馆或社区活动中的用彩纸、亮片等比较“现代”的手工方式,她教小朋友的是印第安人的“捕梦网(Dreamcatcher)”,和用毛线、布片做针织布艺等原料做一些比较“复古”的编织类小工艺品。

  老太太很健谈,跟我说她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退休之后搬到一个小镇子去养老,一下子闲下来很不习惯,所以每周末都会来开车来回两个多小时,到博物馆做义工。孩子的笑容和认真的模样,让她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知道我刚到加拿大不久,她就热心地向我介绍,如果买毛线和布料,应该去哪几家店,说她在那些店买了一辈子的东西,老字号而且物美价廉。最后,在她的鼓励和帮忙下,我也加入了孩子们的行业,一起做了一个捕梦网,同时也和她一起指导和帮助了几个小孩子的手工,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下午。

加村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

  对于新移民和留学生来说,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时,由于没有本地工作经验,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做志愿者也不失为一种快速适应加拿大社会和文化的方法。笔者刚到加拿大时,一个直接认识的人都没有,就在网上找了一份志愿者的工作,既锻炼了英语,也认识了一些可爱的人们,对陌生的环境更是多了几分自信。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国内时在金融行业着不错的工作,但本身也是音乐爱好者。到了加拿大之后,她在有闲暇的时候,会去一些社区规模的小型音乐活动上做志愿者,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位同样爱好音乐的长者,聊得熟悉了之后。更是通过对方介绍的一个机会,拿到了不错的金融工作Offer。在加拿大找工作,非常看重社交(“Networking”),这里的Networking倒不一定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一句推荐的话,就能带来一个面试机会。

加村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

  义工是可爱可敬的,但同时也提醒各位想要做义工的朋友们,难免有些贪婪的公司或单位,打着招义工的名义,实际就是想骗取免费的劳动力。因此大家在做义工的时候,需要多留心一下对方的资质和工作性质。不要让自己的爱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了。这样被利用的义工,还不如给真正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一个举手之劳更有意义。

樱乐兮,一个倔强的老少女。心不灵手不巧,没有厨艺家务糟糕。最大特点,好读书,不求甚解。全日制学生21年,国内IT女民工。时时感恩平淡时光中的各种小确幸,常常惊喜于“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异国他乡,愿以文字,给予慰藉,给他人,也给自己。

(BCbay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