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就住在这个屯儿

温哥华港湾+-

温哥华港湾(BCbay.com)有奖征文稿件

作者:刘郁

  来加拿大十几年了,刚开始也是住在温哥华、列治文这样"繁华的大都市",那里华人众多,生活非常方便。而2010年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举家搬到了阿伯茨福德——这个在温哥华东面,车程约60分钟的小"镇"。宁静、和平、友好、慢节奏是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随处可见在路上慢跑或者快走健身的人,或只是手握一杯咖啡坐在店外发呆的人,行人相遇或点头微笑,或主动问好,让人感觉好不亲切。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不过心里也暗自纳闷儿,他们怎么那么悠闲呢?有时间发呆怎么不去赚钱啊?

我的家就住在这个屯儿

  度过了大半年的租房时间,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落户了。经过四处的看房比较,最终选择了一处距市中心较远,开发不久的新社区。这里的一幢幢别墅面积不大但小巧精致,又相隔较近,被我戏称为"经济适用房",因此价格也相对合适些。而且社区内便有一间口碑非常不错的传统公立小学,孩子们很快学龄,上学方便更是重中之重,就这样我们就在这环境优美安静,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区里安顿下来了。

  这个半山腰里修建的小区,整个儿地被郁郁葱葱的树林包围着,炎炎夏日,每次驾车刚一拐进那条长长的林荫道,凉爽清新的空气立刻扑面而来,无论多么郁闷烦恼的心情顿时一扫而光。其他季节也是各有千秋,春日是满山遍野的绿,间杂着黄的白的各色小野花;秋日自然到处是当仁不让的加拿大枫红 ;冬日虽然略显萧杀,但一落雪则又是银装素裹,冰晶树挂,美不胜收。

我的家就住在这个屯儿

  小区由于地处偏远,附近没有什么商业区,甚至连公车都少有光顾,不过这样就只有本社区的住户出入,反而更加安全些。小区里住户基本上都是孩子在读小学的年轻家庭,家家至少两三个孩子,因此一住下来就是5,6年。孩子们彼此课上同学,课下邻居,经常一起上下学,骑车,街上、院子里随意玩耍,快乐的简单,自在。

  邻居基本上都是西人,也许是文化、语言的差异以及我们自身性格的关系,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见面问好,聊聊天的阶段。只有住在我们后面的一家人和我们关系最好,还相互到家里做客了几次。夫妻两个都非常温文尔雅,待人真诚友好,男的做木匠,女的是兼职的护士,可以说是加拿大最普通的中产家庭的构成。俩人没有自己的孩子,收养了四个来自海地的非裔小孩,其中两个小的还是亲兄妹,父母贫穷但健在,这在我的眼中看来真的有些不可思议!而更令我佩服的是为了收养最小的女孩,他们全家搬到海地做了整整三年的义工,还在那里帮助慈善组织建立并管理了一间很大的孤儿院,这就是现代版的白求恩吧!老实说之前看到很多人在做这样那样的慈善活动,总让我觉得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利性。而接触了这对夫妻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狭隘,他们做事自然而然,不宣扬,不抱怨,由心而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我还是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像他们那么博爱,有胸怀,但潜移默化中我还是在改变,努力试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奇妙的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的心灵真的慢慢暖和起来了。

  刚搬进来时,社区里只有一两户中国人,不过我们刚刚接手生意,忙得七荤八素的,偶尔见面就是点头而已,没有深交。直到2014年,小区里住进来一户新邻居,热情,开朗,乐于助人,于是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的"精神领袖",把原本散沙似的我们紧紧团结在她的周围。东家串串,西家聚聚,最难得的是孩子们年纪也相仿,兴趣相投,整日玩在一起,开心得不得了。

我的家就住在这个屯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的我深有体会。谁家有事儿在群里招呼一声,立刻有人帮忙;谁家做了好吃的,也会想着拿给大家尝一尝,而邻里关系就在这你来我往中渐渐融洽,紧密。过去在国内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几乎都没见过近在咫尺的邻居,房子冷冰冰的,人也冷冰冰的,彼此总在提防着什么似的。可在这远离亲人的海外,朋友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简单的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邻里友情又是多么的珍贵啊。

  去年的年三十儿,我们几家邻居又聚在一起守夜。欢声笑语中,我似乎看到孩子们长大成人,还是彼此的闺蜜死党,而我们老了,或者就买一辆房车,几家老头老太一起环游世界;或者一起住在一所大房子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回想刚搬来,年纪轻,心高气盛,总梦想着赚钱买大房子,漂亮房子,嫌这个家这里那里诸多的不足。如今,不再总想着要去追求那些物质的东西,而更多关注于如何才能生活的更健康快乐。忽然想通了刚来时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悠闲的享受生活,其实只要心是快乐的,家人相伴一起,那么别的事还重要么?

  我的家就住在这个屯儿,住的久了,生了感情,慢慢地,慢慢地爱上了它。

(BCbay.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有奖征文请点击:http://www.bcbay.com/events/zw2017/

20